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基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黄斑水肿是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下降或致盲的首要原因,通过回顾性临床对比研究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不同治疗方法,探寻糖尿病黄斑水肿优化的中西医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门诊确诊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160例(285眼),根据对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中医药辨证治疗组(A组),中医药辨证治疗+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B组),中医药辨证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组(C组),中医药辨证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组(D组)。并观察和比较各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视网膜平均厚度变化、视网膜总容积变化、黄斑区渗出情况及玻璃体再出血情况,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组的注射次数,全身不良反应及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从而综合评价四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最终寻求本病的最佳中西医治疗方案,并作为优化的治疗方案加以推广应用。结果:1.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A组:治疗4w后BCVA较治疗前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w后BCVA较治疗4w后提高不明显,治疗12w后BCVA较治疗前略有下降。B组、C组:治疗4w、8w、12w后BCVA逐渐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4w、8w、12w后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D组中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的BCVA提高较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提高明显。2.黄斑水肿A、B、C、D各组治疗12w后,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网膜平均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总容积均较治疗前均显著减轻(P<0.05)。D组方法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治疗12w后,黄斑水肿下降幅度较其他各组明显,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非增殖期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D组治疗效果仅优于A组(P<0.05),但与B、C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3.黄斑区渗出情况治疗12w后:A组30眼(39%)渗出增多,30眼(39%)渗出不变,17眼(22%)渗出减少;B组16眼(23%)渗出增多,15眼(21%)渗出不变,25眼(35%)渗出减少,15眼(21%)渗出消失;C组17眼(24%)渗出增多,18眼(25%)渗出不变,20眼(28%)渗出减少,16眼(23%)渗出消失;D组8眼(12%)渗出增多,6眼(9%)渗出不变,29眼(44%)渗出减少,23眼(35%)渗出消失。经秩和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B组和D组,1年内B组平均注药次数为3.6次,D组平均注药次数为2.7次。D组的平均注药次数少于B组。且两组的注药次数均少于相关文献报道。5.玻璃体出血发生率治疗12w后6个月随访期内发生玻璃体出血:A组20眼(26%);B组14眼(19.7%);C组18眼(25.4%);D组9眼(13.6%)。经X2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D组出血发生率最低,其次为B、C组,A组出血发生率最高。6.整个研究过程中各组患者治疗后并随访6个月内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及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1.中医药辨证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黄斑水肿患者均能有效提高最佳矫正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减少黄斑区渗出。2.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黄斑水肿患者,上述三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中医药辨证治疗、中医药辨证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中医药辨证治疗+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中医药辨证治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或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即可。3.抗VEGF治疗时,联合中医药辨证治疗或/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能减少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的次数。4.中医药辨证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中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及眼部严重并发症。表明其为安全的治疗方案。5.综上,中医药辨证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方案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优化治疗方案:疗效最佳、注药次数最少、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及眼部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