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中琥珀酸脱氢酶亚单位A(SDHA)及亚单位B(SDHB)缺陷型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SDHA和SDHB蛋白表达缺失与相应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179例RCC病例肿瘤组织中SDHA及SDHB蛋白的表达情况,筛选出这两种蛋白缺陷型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SDHA及SDHB基因外显子,DNA测序分析其突变情况并探讨其突变与蛋白表达缺陷的关系。构建SDHB野生型和突变体蛋白质三维结构,分析突变体蛋白构象。结果:(1)179例RCC中,男性109例,女性70例,年龄24岁~84岁,中位年龄57岁。肿瘤位于左肾94例(52.5%),右肾85例(47.5%)。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162例(90.5%)、乳头状肾细胞癌9例(5.0%)、嫌色性肾细胞癌5例(2.8%)、多房囊性肾细胞癌3例(1.7%)。高分化组156例(87.2%)、中分化组20例(11.2%)及低分化组3例(1.6%)。SDHA蛋白表达阳性165例(92.2%)、表达阴性1例(0.6%)及可疑阴性13例(7.2%);SDHB蛋白表达阳性173例(96.6%)、表达阴性3例(1.7%)及可疑阴性3例(1.7%)。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SDH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DH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HA及SDHB蛋白表达情况在不同性别、年龄、发生部位及组织学类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SDHA及SDHB表达阴性及可疑阴性病例共18例(10.1%),其中SDHA及SDHB均为可疑阴性2例(1.1%)。18例中男性9例(50.0%),女性9例(50.0%);年龄39岁~78岁,中位年龄55.5岁。肿瘤位于左肾12例(66.7%),右肾6例(33.3%)。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17例(94.5%)及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5.5%)。在17例SDHA及SDHB阴性及可疑阴性的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中,1例(5.9%)伴囊性变,1例(5.9%)伴肉瘤样变。高分化组15例(83.3%)、中分化组1例(5.6%)及低分化组2例(11.1%);高分化组更常见。大部分SDH阴性及可疑阴性RCC有以下特征:肿瘤细胞为多边形,由菲薄的纤维组织分割成巢,核内染色质呈空泡状。肿瘤内有陷入的正常肾小管,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嗜酸性絮状物、空泡及嗜酸性包涵体。(3)18例SDHA蛋白和(或)SDHB蛋白表达阴性和(或)可疑阴性的RCC病例,PCR均扩增成功,其中,1例存在SDHB基因外显子3点突变,1例存在SDHB基因外显子4点突变,2例存在SDHB基因外显子6点突变;均未发现SDHA基因存在突变。突变体可能引起蛋白的亲疏水性、稳定性及功能改变。18例SDHA和(或)SDHB蛋白表达阴性和(或)可疑阴性的RCC中2例获访,其中1例无肿瘤复发,1例于术后6个月死亡(原因不明)。结论:绝大多数RCC病例表达SDHA及SDHB蛋白(阳性),少数病例这两种蛋白表达阴性(缺失)或可疑阴性。SDHA蛋白和/或SDHB蛋白表达阴性(缺失)及可疑阴性RCC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左肾明显多于右肾。SDHA蛋白及SDHB蛋白表达阴性及可疑阴性者需进一步检测SDHA及SDHB基因的突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