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盈利性经济组织,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逐利的,都在追求资本增值和价值体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有序开展,需要依托企业资本的有效循环。其中,销售与收款循环是企业资本实现增值不可或缺的环节,业务循环层面的运营管理也已逐渐引起各类企业重视。2008年6月,我国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加之2013年COSO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进一步升级,企业管理层将更加重视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以期通过加大力度完善内部控制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随着医药领域竞争格局的不断升级,医药流通环节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药价虚高、行贿受贿、走私成风等,这些都是单纯追逐自身利益、不顾患者安危的行为。即使最大的医药企业也难逃腐败侵蚀,2013年7月,国内曝出葛兰素史克(中国)巨额行贿事件,经过严密调查和指控,2014年9月,法院判处其支付30亿元的罚金,这也是中国史上最大的罚单。事实上,作为全球医药领域的领军企业,葛兰素史克的非法营销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2004年至2012年间,公司在意大利、美国的分支机构就已经曝出过行贿丑闻。不仅葛兰素史克一家,美国强生(Johnson&Johnson)、辉瑞制药(Pfizer)、西门子医疗集团(Siemens Healthcare)等世界知名医疗企业也都因类似事件遭受过严重的经济处罚。由此可见,在医疗领域非法营销已经不仅仅是个别现象,其正逐步演化成整个行业的顽疾。本文主要围绕医药企业经济问题易发的销售与收款循环,对葛兰素史克暴露出的内部控制缺陷展开详尽的剖析,并基于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完善方案,以期能够推广到整个医药行业。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作为案例代表,对医药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收集和梳理,系统概述了当前医药企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目标与方法、风险与控制多角度深入,重点围绕医药企业的销售业务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内部控制理论阐述。案例剖析主要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并进一步落实到具体控制环节,对隐藏在非法营销案件背后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了深度挖掘。最后,基于葛兰素史克的行业代表性,将案例反映的问题引申至整个医药行业,并借鉴当前销售循环内部控制研究成果,针对医药企业营销环节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优化跨区分销的销售模式和薪酬机制、加强管理层的合规指导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完善销售费用分销预算和报销等控制活动、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平台畅通营销信息沟通渠道,以及进一步落实内外部审计联动机制等一系列改进建议。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案例的选取和分析角度的确定。针对当前医药行业非法营销案多从外部监管入手而较少从企业自身运营流程进行分析的现状,本文突破了前人研究范围的局限,以销售与收款循环为依托,进行了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问题分析。另外,葛兰素史克的行业代表性,也使得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整个医药领域内部控制建设,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性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