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20b靶向NCOA3调控孕激素诱导奶牛子宫内膜免疫应答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8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多发于妊娠早期,使相关产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对妊娠早期子宫内膜免疫状态的研究,可为奶牛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妊娠早期奶牛子宫内膜呈现一定的免疫应答,NF-κB处于激活状态,环氧合酶、细胞因子表达升高,或参与子宫内膜重塑、胎盘形成,或参与抵御外来病原入侵。与此同时,子宫组织免疫处于平衡状态,此阶段免疫应答过度激活造成炎症反应,是妊娠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孕激素是奶牛妊娠早期血液中浓度变化最大的激素之一,在妊娠约45天时,其在血液中循环浓度可达到10 ng/m L左右。研究表明,孕激素可诱导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 EECs)产生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然而,有关妊娠早期孕激素是如何诱导b EECs产生免疫应答、对应的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核受体共激活因子3(NCOA3)是NF-κB、AP1、p53等转录因子以及孕激素受体的共激活因子。NCOA3在妊娠早期子宫组织中的高表达,是胚胎着床、胎盘形成等生殖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mi RNAs广泛参与生理、病理过程,其通过靶向3’端非翻译区(3’-UTR),沉默基因表达。本实验通过Traget Scan选出靶向NCOA3 3’-UTR且综合评分高的mi R-20b,随后,以妊娠60天和未孕奶牛子宫组织为研究对象,探究妊娠早期奶牛子宫内膜免疫状态的改变与mi R-20b、NCOA3之间的关系。本实验继而以b EECs为体外实验研究对象,揭示孕激素诱导b EECs免疫应答与NCOA3/NF-κB轴之间的关系,验证了mi R-20b与NCOA3靶向关系,探讨了子宫组织中高表达的mi R-20b对子宫内膜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以上研究为阐明妊娠早期奶牛子宫内膜免疫状态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妊娠早期(60天)奶牛子宫内膜呈现免疫应答现象。H&E结果表明,妊娠早期奶牛子宫腺结构完整,未发现明显断裂、破碎等病理学变化。IHC、RT-q PCR表明,60天子宫组织中,COX-2、TNF-α和IL-1β表达显著高于未孕组(p<0.05),且子宫内膜NCOA3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2.孕激素通过NCOA3/NF-κB轴诱导b EECs免疫应答。CCK8检测结果表明,孕激素浓度小于等于50 ng/m L时,对b EECs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影响;而100ng/m L浓度会对其活力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5)。10 ng/m L孕激素刺激b EECs,NCOA3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在12 h时间点显著上调(p<0.05)。NF-κB信号通路中p-IκBα和p-p65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孕激素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步上升。NF-κB下游基因TNF-α、IL-1βm RNA表达水平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均在12 h显著上调(p<0.01)。使用si RNA沉默b EECs中NCOA3表达,论证孕激素通过NCOA3/NF-κB轴激活b EECs中细胞因子和COX-2表达。实验结果表明,沉默NCOA3后,孕激素诱导的TNF-α和IL-1βm RNA表达水平和蛋白分泌水平受到显著抑制(p<0.05),COX-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IκBα和p65的磷酸化水平受到显著抑制(p<0.05)。3.mi R-20b靶向NCOA3调控孕激素诱导b EECs免疫应答。妊娠早期奶牛子宫内膜中mi R-20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孕奶牛组(p<0.05)。使用不同浓度孕激素刺激b EECs 12 h,发现10 ng/m L孕激素组mi R-20b相对表达量上升幅度最大(p<0.05)。使用10 ng/m L孕激素作用不同时间,发现mi R-20b在8 h和12 h两个时间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arget Scan预测出mi R-20b靶向NCOA3。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表明,mi R-20b mimics可以显著下调野生型NCOA3 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p<0.01)。过表达mi R-20b可显著降低NCOA3蛋白表达水平(p<0.05),而沉默内源性mi R-20b可以促进NCOA3蛋白表达水平(p<0.05)。过表达mi R-20b显著抑制孕激素诱导的TNF-α和IL-1βm RNA表达水平和蛋白分泌水平(p<0.05)、COX-2蛋白表达水平(p<0.05)以及p-IκBα和p-p65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果表明,妊娠早期奶牛体内高水平孕激素诱导mi R-20b高表达,mi R-20b通过靶向NCOA3阻断NF-κB信号通路,抑制b EECs免疫应答。该过程应是妊娠早期奶牛子宫免疫系统自我调控的机制之一,可能参与子宫组织重塑、子宫免疫微环境改变、胎盘形成等过程。
其他文献
普通牛和瘤牛是世界上两个主要的牛亚种,两者在环境适应性和经济性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是我国中南部地区肉牛品种的主要血统来源;深入解析两者的遗传资源差异,对理解肉牛优异性状的形成机制及促进我国品种改良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数据成功构建了 1 1个品种83头牛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Copy Number Variation)数据库,利用数量遗传学、比较基因组学等多种生物信息学
分娩是指哺乳动物在妊娠末期将胎儿排出体外的过程,其受多种事件影响,包括宫颈成熟、子宫收缩、胎膜破裂和胎盘分离等。而这些事件背后激素和免疫炎症是主要影响因素,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根据课题组前期对不同妊娠阶段的大白猪和清平猪胎盘进行转录组测序的结果,获得差异表达的膜联蛋白A1(Annexin A1,ANXA1)。ANXA1有缓解炎症的作用,但在分娩启动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论文旨在探索ANXA1
鳜(Siniperca chuatsi)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两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具有优异的肉质和极高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具有比较大的养殖规模。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的迅速发展,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鲶爱德华氏菌导致的传染病不断爆发,给我国的鳜和黄颡鱼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地控制这两种传染病的暴发和传播,快速、灵敏地检测ISKNV和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属于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引起的鱼类出血性败血症(MAS)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嗜水气单胞菌还可引起人类腹泻、脓毒症和坏死性筋膜炎。因此,对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TCS)是细菌感受、反应和适应环境改变或自身胞内状态的一种信号转导机制,En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是主要的病毒病原体,引起草鱼出血病,危害草鱼健康。流行病学研究表明,GCRV-Ⅱ型是目前我国毒力最高的流行毒株。目前已有人工感染GCRV-Ⅱ型草鱼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病毒分布及相关免疫反应的研究。然而,人工注射感染和自然感染GCRV-Ⅱ型病毒的草鱼的临床病理症状和病毒分布的区别尚不清楚。同时,目前对GCRV-Ⅱ感染草鱼的靶器官和组织研究较为深入,但缺乏对GCRV-Ⅱ感染草鱼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深入推进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中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要求。可见生涯教育对于我国中学生的积极主动发展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十分重要。高中三年对人生发展至关重要,是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与生涯规
软件即服务(SAAS)是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发展成熟后兴起的一种创新的软件应用交付模式,与IAAS和PAAS不同,属于新型的软件布局模型,通过互联网获取软件服务所需的软件应用模式。鉴于SAAS具有不需大量初期投入、可控成本、易于使用、维护便捷的优势,其更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和个人。SAAS在美国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并孕育了像Salesforce、Workday、ServiceNow、Zendesk、S
骨骼肌是动物机体最有可塑性和运动性的组织,而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与肌肉卫星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很多研究表明,卫星细胞增殖、分化是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肌肉损伤后再生会引起肌发生和肌肉生成,为了解鱼类肌肉发育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以团头鲂幼鱼为研究对象,构建团头鲂肌肉损伤模型,并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以及转录组测序等方法研究肌肉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筛选出与骨骼肌重塑及发育相关的基因,进行功能验证。主要研究
犬髌骨脱位是因遗传性或外伤性因素等导致髌骨从滑车沟中脱离的一种疾病,也是目前宠物临床中最常见的后肢疾病之一。根据髌骨脱出的位置可分为内侧脱位和外侧脱位,内侧脱位相比于外侧脱位更常见,其中又尤以小型犬的髌骨内侧脱位更为多发。目前对犬髌骨脱位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与一般临床检查,其具有完整的临床分级方法,但缺少完善的影像诊断分级方法,不能实现疾病的风险评估和早期诊断。为填补犬髌骨脱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