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充满符号的现代社会,高度简化、识别性较强的标记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等因素的限制。商标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从最初的表明出处和商品来源的指示性标记,已发展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具有独立价值的无形财产,尤其是驰名商标的价值更是无可估量。对企业而言,拥有驰名商标意味着其商品(或服务)也将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份额及竞争优势。换句话说,商标的价值与企业利润和信誉度是成正比的,很多商品有形物或是服务本身甚至不及驰名商标所蕴含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对消费者而言,驰名商标不仅象征着企业的良好信誉、优质的商品、人性化的服务,最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合法权益在购买或接受驰名品牌象征的商品或服务时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对国家而言,驰名商标数量的多寡往往成为衡量该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驰名商标商业价值所蕴含的经济利益的剧增,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法行为人非法使用驰名商标的行为日益猖獗。其中,淡化行为是较为严重的一种侵害驰名商标的形式。在淡化行为的实施过程中,驰名商标的显著性大大降低,其内在价值及识别作用也将受到贬损,最终使得驰名商标的商业信誉遭到损害和玷污。为使驰名商标权人、消费者以及同行业竞争者的合法利益免受侵害,市场交易各环节能够正常运行,世界上一些国家已就驰名商标进行反淡化保护达成共识。根据商标淡化的特殊性和我国商标领域实践中的情况,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引入反淡化理论,逐步构建并不断发展和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势在必行。由于商标淡化理论源自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因而首先必须对驰名商标的基本理论进行介绍,主要对其概念的界定和法律特征进行论述。紧接着讨论淡化行为的概念和性质、认定、表现和结果,最后对反淡化保护的起源和理论依据做简单的阐述。通过借鉴国外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模式,并分别介绍美、英、德、法等国对此问题的实践状况,以及国际公约中的相关规定,从而使我们能够吸取各国在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和实践中的经验,以更好地完善我国对于驰名商标反淡化的法律保护制度。在介绍典型案例并对案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现状及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对商标淡化的危害、对驰名商标进行反淡化保护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进行法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体系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