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环境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分析与定量设计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_su26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扩散和化学反应过程,不仅与混凝土的材料参数(如水灰比、矿物掺合料、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等)有关,而且与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密切相关,从而导致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碳化的影响因素较多,且难以准确分析。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碳化环境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结构的环境作用量化指标、耐久性分析模型与定量设计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基于再生粗骨料的微观结构、砂浆附着率和吸水率等性能参数,综合考虑新拌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含气量、单位体积混凝土的用水量、水泥水化、矿物掺合料二次水化、再生粗骨料附加用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孔隙率模型,并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水胶比等因素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孔隙率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从而为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碳化分析奠定了基础。(2)根据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机理,结合CO2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中的扩散定律和可碳化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以CO2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中的有效扩散系数、碳化反应速率系数和可碳化物质的量为主要参数,并考虑再生粗骨料表面附着砂浆的影响,建立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碳化分析的多场耦合数值模型,并对比分析了普通混凝土和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布规律,以及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内各物质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3)基于混凝土碳化分析的理论模型,利用多场耦合数值模型综合考虑CO:的扩散速率和碳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定量分析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环境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等因素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进而通过引入温度、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等环境因素的修正系数,建立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碳化分析的实用预测模型,并通过与试验数据和经验模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4)利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碳化分析的多场耦合数值模型,定量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等因素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结构的碳化环境作用量化指标,并结合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碳化分析的实用预测模型,以碳化速率系数作为耐久性控制参数,提出了碳化环境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定量设计方法。
其他文献
注浆是一种岩土体加固技术,在煤矿井下巷道的加固、巷道涌水的封堵、坝体坝基防渗堵漏、基坑加固、建筑物抬升或纠偏、边坡和地基加固等工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实用
橡胶混凝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混凝土。虽然橡胶混凝土的强度会因橡胶粉的掺入而降低,但其韧性、变形能力、抗冲击性能比普通混凝土有显著提高。碾压混凝土由于用水量少,拌和料比较干稠,温度控制简单,施工速度快,尤其适合筑坝工程、公路路面及水工防渗面板等条状薄板结构工程。但在公路路面和水工防渗面板等工程中的应用较少,主要原因之一是碾压混凝土不能满足这类工程所需要的较高的抗裂性能和适应变形能力。若能通过
有限元是现今结构计算分析的重要工具,具有相对成熟的结构计算理论和相对完善的商用软件。但是,在解决土木工程中一些特定结构形式,或是一些特殊问题时,大型商用软件并不能做到面
建筑抗震除了采取合理的构造形式、加强结构的强度,还可以应用结构减振控制技术。减振控制设施能对结构施加控制力或调整结构的动力特性。本文选用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对结构进
钢筋混凝土(RC)柱是建筑、桥梁等工程结构的重要受力构件。受外部腐蚀性环境作用的侵蚀,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RC柱时常发生箍筋和纵筋锈蚀、混凝土保护层开裂和剥落等耐久性
近年来大跨空间结构发展迅速,网壳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尤为重要。由于单层球面网壳的稳定性问题比较突出,随着跨度增大,更多工程被设计成双层网壳,例如:国内最大跨度的双层球面
再生混凝土的开发利用能节约自然资源,减少建筑垃圾排放,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有效措施。目前,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仍处于薄弱环节,阻碍了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本
深埋长大隧道在克服高山峡谷等地形障碍、缩短空间距离及改善陆路交通工程运行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基础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大量
概括和总结了当前基坑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土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为研究核心,分析了支护结构变形对土压力的影响这一动态变化过程,表明要真实反映开挖过程中的土压力不能忽略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凭借其优良的受力性能、简便的施工方式及合理的建造成本,近些年己在愈来愈多的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不产生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