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将之前各版本教材中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改为了“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而且在内部结构的设计上也做了区分,自读课文分别设置了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编写者指出这样改的目的是强调由教师引导向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由单篇阅读拓展到同类文章和整本书阅读。并且还指出在教材使用上要注意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构建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但是在实际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并不能体现编者意图,有的教师仍然按照教读方式教,忽视了方法的练习,也没有向课外拓展。因此,本文便通过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自读课文编排和使用的改进策略。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并对论文中所提到的自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及阅读教材分别进行概念界定。其次,对目前存在的针对阅读教材和自读课文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并阐释了研究过程中运用到的方法。第二部分是分析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编排情况,首先介绍了教材编写自读课文的目的。其次从自读课文的数量和内容上进行整理,然后从编排结构出发,分别对自读课文内部结构,与教读课文的差异以及自读课文编排的优缺点作了分析。第三部分探讨了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对自读课文的使用情况,包括对教师的访谈和对课堂案例的分析,主要访谈了教师对教材中阅读类型的理解,对自读课文的备课情况和对自读课文课程资源的运用以及自读课文的课后练习情况。其次,对教学案例作了分析,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教师按照教读的模式来教自读课文;忽视了方法的训练;课程资源的运用也偏离了编者的意图,且自读课文的课后练习也得不到落实。第四部分主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对自读课文的编排和使用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包括教材单元组织的改进;助读系统要考虑学生实际以及构建课后评价体系。使用上包括教师要遵循自读课文“自”和“导”的原则;培养单元整体意识,练习教读方法;创造性的使用助读系统;最后联系课内和课外,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第五部分针对该研究提出了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