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发展观认为农业主要作用在于服务于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的需要,本质是食品与原料生产,这种发展观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农业,多功能农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对农业这一传统产业的反思结果,它认为农业不仅有传统意义上食品生产功能或经济功能,而且有多种非经济功能,如社会文化功能与生态环境功能。农业产业链经营是是市场化形势下农业经营方式的发展趋势,在多功能农业框架下,农产品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变化,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食品与纤维等经济品,而且包括各种各样的非经济品。因而在多功能农业视角下,农业产业链的内容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各种有形的消费品及其形成的产前、产中与产后关系,还包括形形色色的非经济品及其前中后向关系,同时还包括农业的资源状况、生产方式、生产地点、历史、社会与文化因素等。本文旨在研究多功能农业框架下的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形式,选取休闲农业为实现农业多种功能的“产品”。使用系统动态学方法,利用STELLA系统思考软件,将农业产业整个链条纳入一个系统之中,建立系统动态组模型。在浙江省选取个体农户带动型、专业合作社带动型以及公司式大农庄带动型三种不同组织形式的样本点各一个,采集数据,输入模型。观察比较不同组织形式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方面的表现,分析影响因素,通过政策变量与可控变量的变化,控制预测其行为变化路径,以探索农业产业链需要的最佳组织形式。模型包括九大模块,分别为土地、农业、非经济品生产、收入、人力资源、农业旅游、初始状态、指标、政策模块,其中后三个为指标模块,用于控制、检测模型运行结果。模型初步运行结果表明,从经济指标、环境指标以及社会指标三方面综合比较,合作社带动型组织形式有很大的发展具潜力,能够较好的平衡生态、经济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效益。合作社代表了一种有效的组织,这种组织内部便于协调和规划,交易成本低,受益者众,既可以避免无序竞争带来的谬误,也可以避免垄断带来的无谓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