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是新一代高效广谱杀虫剂,具有杀虫效果好、毒性低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虽然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降解相对较快,由于其使用量大和频率高,导致在水环境中存在较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是新一代高效广谱杀虫剂,具有杀虫效果好、毒性低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虽然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降解相对较快,由于其使用量大和频率高,导致在水环境中存在较大残留量。此外,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为靶向农药,对于人类和哺乳动物毒性低,但对水生生物存在较大毒性。目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于鱼类毒性已有报道,但几乎未见其对底栖生物毒性和毒理效应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以我国土著底栖生物河蚬为实验生物,将河蚬暴露在高浓度组(25μg/L)、中浓度组(5μg/L)和低浓度组(1μg/L)的联苯菊酯和氰戊菊酯中15天,分析并确定了转录组、酶活性、细胞凋亡、彗星实验、组织切片以及过滤速率和掘穴行为等多个指标变化,全面评估了联苯菊酯和氰戊菊酯对河蚬的毒性效应,以期为水环境农药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两种拟除虫菊酯暴露后引起了河蚬免疫、代谢、凋亡等相关基因和通路的显著变化。2、25μg/L联苯菊酯和氰戊菊酯暴露后GST,CAT活性以及MDA,ROS含量显著升高,表明联苯菊酯和氰戊菊酯暴露激活了河蚬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但造成了氧化损伤。此外,高浓度组的联苯菊酯和氰戊菊酯暴露后ACh E的活性显著降低,说明了这两个拟除虫菊酯具有神经毒性。3、25μg/L联苯菊酯和氰戊菊酯处理组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显著升高,25μg/L联苯菊酯暴露后Caspase-3的活性也显著性的升高;且暴露组凋亡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增加,这表明联苯菊酯和氰戊菊酯通过激活Caspase介导的凋亡途径诱导河蚬消化腺细胞凋亡。彗星实验结果发现了Olive尾距的长度在25μg/L联苯菊酯和氰戊菊酯处理组显著增加,表明联苯菊酯和氰戊菊酯具有基因毒性。4、在联苯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所有处理组都观察到消化腺组织空泡化,在5μg/L和25μg/L联苯菊酯处理组消化管发生了退化,表明联苯菊酯和氰戊菊酯存在慢性毒性。5、在25μg/L联苯菊酯和氰戊菊酯处理组河蚬的过滤速率被抑制,表明联苯菊酯和氰戊菊酯具有行为毒性。综上所述,联苯菊酯和氰戊菊酯引起了河蚬机体解毒、代谢、凋亡通路的变化,导致氧化酶生物标志物活性、组织病理学特征的改变、细胞凋亡、DNA损伤和行为的改变。本研究全面评价了2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中短期暴露对河蚬的毒性效应,为进一步研究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底栖双壳贝类河蚬的毒性机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背景血浆EBV DNA已被证实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其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但既往研究纳入分析的血浆EBV DNA数据多集中在治疗前至治疗后3月
吸附法因其具有操作简单、二次污染小、经济环保等优点,成为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吸附剂是吸附法的核心要素,因而开发高性能吸附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
贝拉·维克多·雅诺什·巴托克(Béla Viktor János Bartók,1881年3月25日-1945年9月26日)是二十世纪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及民族音乐学家,现代音乐的开拓者之一。他一生创
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文明日新月异,在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等。其中,水环境污染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严重威胁着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水环境污染事故一般发生突然,难以控制,污染物种类随机性较大且不易确定,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监测体系来更加准确地监测和评估水质。传统水质评估方法已较为完善、成熟,其主要的关注点为水体
燕子花(Iris laevigata)是东北地区非常珍贵的耐寒宿根花卉。为了在野生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开发利用及开展今后的分子育种研究,建立再生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燕子花
[目的]本研究将我院320例银屑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求发现他们的一般住院规律,为银屑病的综合管理提供依据,以更好的服务于银屑病患者。[方法]检索2018
数学符号在数学发展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够将抽象思维进行明晰的表达。数学符号学习是高中阶段的必然要求,但当前高中教育中数学符号学习并未受到足够重视。数学符号
电力推进船舶具有环保节能、布局灵活、操纵性好、安全性高、能量系统管理高效及噪音振动小等优点,成为了小型船舶动力系统研究的热点。电力推进系统船舶的结构较为复杂,本文根据其原理设计了小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目的是为小型船舶设计初级阶段的设备选型及参数计算提供参考,建立的船机桨模型也可用作船舶航向控制的研究。本文基于模块化建模的原理,先对系统的子模块进行建模,并对子模块进行相应的优
核能作为一种能量密度极高的新型能源,数十年来广泛应用于航母、破冰船等需要大功率推进的船舶。目前国际海洋形势错综复杂,发展核动力船舶相关技术意义重大。关于核动力船舶的研究,侧重点大多为船用核反应堆本身,内容多为船载反应堆的结构设计与物理系统仿真。从电力系统角度出发,结合仿真分析核动力船舶的控制策略能够为我国核动力船舶的设计与建造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根据现有核动力船舶的电力系统需求,将全船电力负荷分为
黑碳(BC)能够通过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或通过沉降到地表雪改变冰雪反射率而导致北极气候变暖。然而目前研究对北极BC的来源、含量及其气候效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BC源排放的不确定性是主要的不确定因素之一。以天然气燃除为例,它是通过高温氧化处理不需要的天然气的一种方式,其在全球的BC排放量很低(3%),但在北极对BC的贡献显著。在2010年之前,天然气燃除都未被列入BC的排放源。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