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和直接法制过氧化氢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ungm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烷烃制取高附加值的烯烃和含氧衍生物是当前催化领域内最富挑战性的课题之一。由资源丰富的烷烃转化成需求量日益增长的烯烃,更是这一领域内的研究前沿。目前工业丙烯主要来自炼油厂流化床裂解和乙烯裂解,其收率均比较低,难以满足增长的需求;而丙烷非临氧条件下直接脱氢制丙烯的反应由于反应温度高、能耗大、催化剂易结焦失活等原因,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受到很大限制。而近年来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反应,由于其在热力学上有利,可以避免直接脱氢反应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成为一个有巨大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然而,由于其产物丙烯活泼性远高于原料丙烷,在临氧条件下,丙烯很容易进一步转化成深度氧化产物,导致反应的选择性不高,所以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仍然没有能够工业化的催化剂问世。因此,开发新的催化材料用于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工业应用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具有规整孔道结构和较窄孔径分布的介孔分子筛材料作为催化载体,其优良的性能被催化界所广泛关注。在介孔分子筛上引入高分散金属氧化物活性组分后,人为调节其表面性质,有望成为高效的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新型催化剂。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近年来随着现代电子行业的发展和环保绿色化工的需求,这些行业对高纯度,无有机污染物的过氧化氢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现有工业蒽醌法制得的过氧化氢产品中含有残留的烷基蒽醌等有机杂质,极大地限制了成品过氧化氢的应用范围。目前工业需求的高纯度过氧化氢,需要在蒽醌法成品的基础上,进行蒸馏,离子交换,活化吸附,萃取等步骤处理,此方法工艺复杂,能耗巨大,限制了高浓度过氧化氢的大规模生产。为避免传统生产方法带来的有机溶剂污染问题,采用直接法生产过氧化氢是近年来人们一直积极探索的课题。国外研究发现,采用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可由氢气氧气直接合成过氧化氢。此方法采用纯水为介质,无需净化去除有机杂质,因此是极具前途的生产工艺。与国外相比,直接法制过氧化氢在我国的研究还是空白,应此,开展直接法制过氧化氢的研究,极富挑战性且具有重大社会意义。本论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课题,我们将新型钴基介孔分子筛催化剂以及传统氧化硅载体上钒钼二元高分散金属氧化物模型催化剂用于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研究;第二部分研究了直接法制过氧化氢的课题,我们既采用贵金属钯催化剂进行了氢氧法直接制过氧化氢,也采用了较温和条件下以一氧化碳,氧气,水为原料制过氧化氢。本论文在这两个课题基础上,通过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以及反应活性的测试,对两元金属氧化物模型催化剂以及纳米金属催化剂在上述两个反应过程中催化反应本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一Co-SBA-15系列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丙烷氧化脱氢性能采用浸渍法制备Co-SBA-15系列催化剂(Co-SBA-15),用不同Co前驱体制备了相同Co含量的系列催化剂(Co20-SBA-15-x),以柠檬酸钴络合物为前驱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o含量的系列催化剂(Cox-SBA-15),还用不同含量的P,Ti,Zr等助剂对Co-SBA-15催化剂进行了修饰。小角XRD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BA-15具有典型的六方孔结构及规整的孔道,Co氧化物颗粒进入SBA-15孔道,Co的引入并没有破坏SBA-15的孔结构。随着Co负载量的提高,Co的分散性变差,不能很好的分散在载体表面。XPS,H2-TPR研究表明,催化剂中随着Co与载体相互作用的强弱差异,Co物种在催化剂表面分别以3种形式共存:团聚的Co3O4,与载体弱相互作用的CoO,与载体有强相互作用的硅酸钴。不同配体为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其Co物种与载体作用按Cl-<H2O<柠檬酸<NH3的顺序由弱到强。随着Co负载量的增大,硅酸钴物种增多,Co与载体表面相互作用也逐渐变强。而加入助剂修饰后,Zr能使Co更好的分散在载体表面,Ti和P则使Co进一步形成CoTiO3与Co3(PO42物种,改变了Co与载体的作用强度,对催化活性也有影响。XRD的研究表明,催化剂表面Co主要以Co3O4形式存在,其颗粒粒径随负载量增大而增大,随前驱体配体变强而减小,导致Co分散度不同。此趋势也为TEM观察和XPS计算所证实。CO吸附红外研究表明,Co-柠檬酸配合物为前驱体制备的不同Co负载量的催化剂,与气相CO分子所形成的羰基钴红外振动波数略有不同,也预示着Co在载体表面不同的分散性和相互作用。用连续微反应装置考察活性结果表明,用Co-柠檬酸配合物为前驱体制得的Co-SBA-15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当Co负载量为20wt%时,丙烷转化率和丙烯选择性达到最大值,此时(500℃,W=0.05 g,GHSV=72,000 L kg-1cat h-1,C3H8:O2:N2=1:1:8)丙烯收率为26.2%。而用不同组分修饰的催化剂活性测试表明,2wt%Zr修饰的催化剂活性好于Ti,P修饰以及未修饰的催化剂,主要原因是Zr的存在增加了Co的分散性,改变了Co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使之产生了较多的Co-载体弱相互作用物种。因此,可以认为,在制备Co-SBA-15催化剂用于丙烷氧化脱氢反应时,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应使其具有较多的Co-载体弱相互作用物种,避免产生无活性的Co-载体强相互作用物种。二V-Mo二元金属氧化物模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丙烷氧化脱氢性能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V/Mo负载量的V-Mo-SiO2二元金属模型催化剂(VxMoySiO2)。按照V,Mo理论单层分散量的1/2,1,2倍调节负载量,并调整负载顺序,用作参比催化剂。H2-TPR结果表明,随着Mo的加入,因V-Mo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V-Mo-O物种,VOx的还原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UV-RAMAN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层负载的Mo-SiO2表面,仅存在MoO6八面体物种以及Mo-O-Mo单层聚合物种。在单层负载的V-SiO2表面,仅观察到VO4四面体物种所具有的V=O振动峰,没有V2O5的特征峰存在。随着第二元金属组分的加入,780 cm-1位置的峰强度逐渐变大,预示着形成了新的V-O-Mo聚合物种。而水汽的存在对催化剂表面金属氧化物物种配位情况和几何构型也有影响。催化剂酸性一般对反应选择性有较大影响,NH3-TPD的研究表明,在固定单层Mo负载量的催化剂中,总体催化剂酸性较弱,随着V负载量的增加,酸强度略微减弱,而酸量增加。而丙烷脉冲实验研究了催化剂表面吸附氧和活性晶格氧的储量,吸附于催化剂表面的分子氧易把产物烯烃进一步氧化成深度氧化产物,而反应的高选择性转化则是通过催化剂内部晶格氧进行。通过脉冲测定,各为单层负载量的V-Mo-SiO2催化剂中活性晶格氧储量最大,与TPR预测结果一致。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相比单一组分的催化剂,V-Mo二元金属模型催化剂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当V和Mo的负载量分别达到理论单层分散值时,丙烯收率最大。这一结果证实,二元金属氧化物模型催化剂由于V-Mo间的协同相互作用产生的V-O-Mo聚合物,相比一元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更有利于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三纳米Pd催化剂在H2/O2直接法制过氧化氢中的应用研究采用了微波加热,氢气,水合肼,甲醛等还原手段,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Pd/C催化剂,用于H2/O2直接法制过氧化氢中的应用研究。TEM测试结果表明,对采用不同还原法制备的催化剂,微波法制得的催化剂金属Pd颗粒较小,粒径均一,高度分散,催化活性较好。而采用其他还原方法制得的催化剂,Pd颗粒都有不同程度的团聚现象,易长大形成较大晶粒。对煤质,杏壳,椰壳等不同种类活性碳载体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还采用BET,SEM,XR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由于载体本身具有不同的表面积和孔结构以及杂质含量,对催化活性有较大影响,其中采用椰壳活性碳载体作为载体得的Pd/C催化剂,有较好的反应活性。进一步研究催化剂的XRD测试结果,我们发现采用不同还原法所制得的催化剂,其暴露的Pd的各类晶面比例差别较大,且与催化活性紧密相关。为此,我们采用理论计算方法,获得了不同晶面不同Pd位置上H,O以及OH,H2O2的吸附能。结果表明,反应基团若在Pd(110)面上进行吸附反应,在能量上较为有利,此结果初步解释了不同还原方法对催化活性的差别。这一结果也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四纳米Cu催化剂的制备及其CO/O2/H2O直接法制过氧化氢性能为在较温和条件下进行直接法制过氧化氢研究,我们选取了CO/O2/H2O作为反应体系。我们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含有不同金属的负载型催化剂,并对它们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反应条件的活性测试,我们发现Cu/Al2O3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对氧化铝载Cu基催化剂进行了进一步研究。XRD结果表明,不同负载量的采用KBH4还原的Cu/Al2O3系列催化剂,均观察到2θ值为43.3°和50.4°归属于Cu(100)及Cu(200)晶面的金属Cu特征衍射峰。所有样品中未出现CuO及Cu2O的衍射峰,表明样品中的Cu(Ⅱ)前驱体已被完全还原。随着铜负载量的增加,可观察到Cu(100)及Cu(200)晶面的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表明催化剂表面形成了尺寸较大的金属铜纳米晶粒。通过N2O化学滴定所测得的金属铜表面数据及XRD结果,我们估算出各催化剂表面金属铜纳米晶粒的尺寸随Cu负载量的增加而变大,与TEM的观察结果相吻合。当Cu/Al2O3催化剂表面纳米金属铜平均粒径为15 nm左右时,有最高的H2O2生成速率,这一结果体现了在以CO/O2/H2)为原料直接合成H2O2反应中,Cu/Al2O3催化剂呈现出强烈的纳米尺寸效应。此外,我们还在反应中对铜基催化剂用量,原料气的分压,所使用的辅助酸,辅助溶剂等一系列影响反应活性的条件或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当使用1.0克催化剂,O2:CO为2 MPa:2 MPa,采用0.01 M硫酸,三小时反应,可获得最佳活性结果。在此基础上,丙酮等有机溶剂的加入,有利于稳定反应生成的H2O2,从而可获得更高浓度的H2O2溶液。
其他文献
现代创业者企业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剩余索取权分配模式的研究对于研究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类型的现代企业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现代创业者企业剩余索取
1988年陈思和、王晓明在《上海文论》开辟“重写文学史”专栏,引发了对十七年文学的讨论,这一讨论的余绪一直延续到90年代。在题材有着严格等级划分的“十七年”,革命历史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由于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等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及社会阶层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并发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2例第1个周期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患者,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
随着“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提前实现,天津市步入了全国快速发展地区的行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使天
生产调度是制造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现在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优良的调度策略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系统的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极大的作用。论文结合铝
前言周围神经的缺损,尤其是长段周围神经的缺损的修复是外科领域的一大难题。随着组织工程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对于组织工程神经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得人工神经的发展成为一个非常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开始越来越专注于自身擅长的领域,并注重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业务外包作为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降低成本以
目的:测评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度;了解医生、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舒适度的认知状况;探讨提高机械通气患者舒适度的对策方法:于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对中南大学湘雅一医院有治疗、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