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进入了第五个危机高发期。危机已成为社会常态,危机报道是现代社会中国媒体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新闻观念和新闻政策的束缚,媒体的危机报道存在诸多不足。2003年发生在中国的SARS危机使得我们充分感受到改进中国媒体危机报道的必要性。 本文立足新闻学,综合运用管理学、法学、传播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理论,系统总结了当前中国媒体危机报道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文章共分四大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有关危机的基本理论的阐述,重点分析了危机的概念、分类和功能,分析了现代危机的特点,探究了全球化背景下危机报道的要求。第三章和第四章论述的重点是中国媒体危机报道的传统框架及其不断获得突破的动力机制。第五章从纵向的角度回顾了党的媒体危机报道的发展历程,选取各种类型不同时期危机报道的典型案例重点破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体危机报道存在的各种问题。论文的第六章是对策研究,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探讨了保证中国媒体危机报道良性发展的可能性。 正确认识危机是改进中国媒体危机报道的第一步。危机是“危险”和“转机”的结合体,而我们传统的观念只看到其危险的一面,把危机等同于“灾难”。危机是一个不以个人意愿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本身认识的局限性是危机产生的一般原因。技术的加速效应,社会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经济全球化使得现代社会的危机具有普遍性、突发性、破坏性、全球性和牵连性的特点,因此危机报道必须遵循“国际惯例”而不是“中国模式”。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危机报道的“3T”原则,是现代中国媒体危机报道的基本要求。 媒体作为社会的“守望犬”,其危机报道的功能发挥的程度与好坏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良性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中国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媒体的危机报道对于培养理性的公民,对于促进政府的廉洁高效,对于提高个人的危机意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危机发展的不同时期,媒体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危机的潜伏期,媒体如果能够发出预警提醒社会危险的临近,社会就可能及时采取对策以减小危机的损害;在危机的爆发期,主流媒体提供充分的危机信息是消除各种流言和谣言的最有力的方法,有利于消除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在危机的扩散期,媒体是协调社会关系、动员社会资源、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