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区域物流已经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作为我国21世纪发展的新领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物流将在我国新世纪的产业发展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区域物流可以根据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将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运输方式及物流节点有机衔接起来,并将包装、储存、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功能进行整合,能够使商品以最优的速度、时间、组合,实现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转移,从而提高本区域内的流通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区域物流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不可忽视的力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推动和激活的作用。因此,建立规范化、合理化的区域物流网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人口和经济的高度密集区,是未来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拥有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2007年,京津冀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113.13亿元,是中国大陆增长得最快、经济最开放的地区之一,亦是最大的出口地区及最热门的外商直接投资地之一,区域物流发展在全国占有重要比重,前景诱人。加上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经济优势,再加上有利的外部环境,使得京津冀区域的物流需求规模巨大、潜力十足。但是,由于观念、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京津冀在发展区域物流的过程中,缺少协调合作,谋求的是单体发展,没有像“珠三角”、“长三角”那样对本地区的物流进行整合,这种情形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是对区域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优化,它既是物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有助于增强京津冀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目前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现状来看,还存在思想文化观念、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合作机制等软件建设方面的问题,亟待加以解决。本文针对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的现状,运用物流、物流基础设施以及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同时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研究中的先进经验和理论,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在充分分析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区域物流一体化实现模式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实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港口、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的一体化;二公路和铁路网等物流通道的一体化;三物流企业的一体化;四物流信息平台的优化整合。在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内公路、铁路、物流园区等同种物流基础设施之间的优化;另一方面,要对区域内不同物流基础设施之间进行优化,力求呈现区域物流网络的层次性、协调性。同时,根据京津冀区域物流存在的问题,从京津冀区域整体和河北省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是统筹区域物流,强化区域合作,合力布局规划,加大扶持力度,以避免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现象的发生,实现京津冀区域物流统一、协调、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