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何为“高素质”,首要研究清楚的问题就是职业院校教师有哪些核心素养成分,各成分之间又是怎样的结构。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教育并重日益成为共识,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责任,随着未来职业的发展对职业人才数学素养要求的变化以及现阶段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必然会给教师的核心素养带来新的内涵与特征。因此,现阶段探索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研究”是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本研究则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目前关于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还相当缺乏,已有研究采用文献法确定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素养结构成分,并未建构和验证量表的结构效度,影响结论的可靠程度。本研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进行结构研究,在此基础上,调查全国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现状。通过本研究,希望对高职院校教师素养提升实践提供研究基础,成为教师核心素养研究的一种推进。本研究主要采用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方法。首先通过理论研究建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和各项指标,通过专家访谈,对理论框架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自编《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量表》。量表经过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因素分析,进行修编从而建构并验证了量表的建构效度,获得了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结构。其次利用具有建构效度的量表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核心素养认知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比较不同性别、教龄、职称、学历、地区和院校类别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若干建议。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结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是一个二阶因素模型,它的二阶因素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三个一阶因素为知识、能力和品性,其中知识因素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两个观测变量,能力因素分为数学能力、数学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三个观测变量,品性因素则分为认识信念和态度两个观测变量。2.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认识总体水平。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总体倾向于符合社会对该群体的角色期待。具体地,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在知识、能力和品性三个维度上的认识,以对“品性”因素的认同度最高;其中又最为赞同将“对专业发展的态度”和“终身学习的态度”作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3.高职院校不同群体数学教师核心素养认识差异。(1)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存在性别差异。女教师对于核心素养以及知识、能力和品性三个维度的认知程度都显著高于男教师,女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更符合社会的角色期待。(2)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在教龄、职称和地区上差异均不显著。教龄6-10年的教师比教龄在1-5年的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同度有所提高,之后随着教龄的继续增长反而有所下降。不同职称的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是较为稳定的。在调查的七个地区中,西南地区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程度相较于其他地区最低。(3)不同学历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硕士学历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于核心素养中“数学应用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认识程度要显著高于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4)不同类型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存在差异。综合类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认同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但是理工科类高职院校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与其他三种类型院校教师的认识却并未有差异。(5)性别、学历和学校类型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认识存在交互作用。性别和学历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以及对于其中的能力和品性因素的认识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性别和学校类型对品性因素的认识有显著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