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的网络新闻跟贴。在我国,网络新闻跟帖的开设距今已有十年的历史,网络新闻跟帖和网络论坛(BBS)、博客(个人空间)一起共同构成公众在互联网上的表达渠道。和传统媒体中新闻的单向传播模式不同,网络新闻跟帖的开设使受众的信息反馈得以呈现,实现了民意的汇聚和意见的可视化,便于舆论的监测和引导,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对网络新闻跟帖的既有研究多集中于网络新闻跟帖的意义,忽略了网络新闻跟帖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网络新闻跟帖中网民意见呈现的因素、网民在网络新闻跟帖中的表达方式和网络新闻跟帖者的社会结构特征,探讨了网络新闻跟帖的隐疾,并为进一步规范网络新闻跟帖,构建和谐的民意表达平台提出自己的建议。隐疾是指不为人知的隐患,网络新闻跟帖的隐疾是指网络新闻跟帖中看似合理却有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本文认为网络新闻跟帖存在以下隐疾:首先,网络新闻跟帖看似是民意的自然呈现,实则受多方社会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反映和代表现实民意。但是网络新闻跟帖所反映的民意由于其“可视化”而经常被当成现实民意的代表,并被传统媒体引用。本文中的第一章梳理了影响网络新闻跟帖中民意呈现的几种社会因素,分析了哪些社会因素易被操纵和控制,从而为网络新闻跟帖中所呈现的民意与现实民意的偏差埋下隐疾。其次,网民在网络新闻跟帖中的表达很多时候不是以公民的身份理性的参与社会讨论和社会管理,而是在匿名的环境中恶搞和狂欢。本文中的第二章分析了网民在网络新闻跟帖中的恶搞和狂欢现象,并思考了网民恶搞与狂欢的原因,探讨了恶搞与狂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本文借鉴了精英民主理论对于大众参与社会管理和决策的批判,认为网络新闻跟帖在实现网民意见的可视化同时,也放大了网民的民粹主义情结、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和道德至上的情结。本文中的第三章仔细分析了互联网接入我国后网民从精英团体到大众的变化指出网络新闻跟帖虽然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赋予了大众的权力,但也有可能促成“大众的反叛”,让社会步入一个“群氓统治的时代”。鉴于网络新闻跟帖的上述隐疾,本文认为在我国现阶段的公民表达环境下,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新闻跟帖的规范。首先应该在管理网络新闻跟帖时给网民更大的表达自由,使网民在新闻跟帖中的表达朝向“自由表达为原则,限制表达为例外”。然后,围绕网络新闻跟帖形成多方对话机制,让公权力从影响网络新闻跟帖的后台走向前台,让公共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普通大众的意见形成对话。尽管本文探讨的是网络新闻跟帖的隐疾,但是笔者相信随着我国利于互联网推动民主进程的实践不断深入和公民素养的不断提升,网络新闻跟帖会不断完善并实现更多的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