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不仅是一种倡议,更是一种合作互利的理念,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自“一带一路”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间贸易额越来越大,合作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潜力有多大?影响潜力实现的障碍是什么,障碍的影响有多大?因此,本文采用了定量与定性分析法,重点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潜力。选用2007-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贸易数据,借助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进口国市场规模、进口国经济自由度、双方签订区域贸易协定且生效均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流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距离和内陆国家身份表现出负面影响;中国对17个国家出口贸易属于“潜力巨大型”,其中,贸易潜力最大的国家是不丹;对19个国家出口贸易属于“潜力开拓型”,阿尔巴尼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希腊、阿曼贸易潜力值与1最相近,表明这这五个国家从中国进口额的实际值和理论值更相近;对沙特阿拉伯等27个国家的出口贸易属于“潜力再造型”。同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呈现一定的区域特征:中国对南亚8国、独联体7国+蒙古、中东欧16国等三个地区出口贸易潜力较大。基于上述结果,在本文最后一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进与沿线自由贸易协定,完善贸易及运输相关基础设施,加强跨境文化交流,加强与沿线各区域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