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高三历史教学接触越深,越感觉到有必要对教学中的教与学进行总结和思考。为了促进高三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故采用归因理论的科学研究方式,用以引导教学向良性化方向发展。归因理论源于西方,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它不仅是心理学理论,而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它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实验科学、体育教育等诸多学科教学中。虽然在历史教学中很多人会更侧重于其中的动机因素研究,但其实在历史教育教学的情境中,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所面临的问题,发现存在主观或外在原因、有利或不利、稳定或不稳定的原因,利用归因理论对其进行理性归类整理。通过比较数据,发现不明显的情感动机等影响高三教师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因素,既帮助教师纠正归因偏差,又辅助教师掌握对学生合理的指导训练。通过积极归因给予学生正向性的暗示,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行为,调整不良的负面情绪,提高学习热情,从而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基于什么样的原因考虑选择归因理论来对高三的历史教学作出研究和分析,归因理论在国内外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的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第二部分阐明归因理论的概念、积极归因的内涵以及其对高三历史教学的应用价值;第三部分通过对话访谈和问卷的方式展开对高三历史教学的基本状况的调查,了解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因偏差,区分教学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第四部分根据问题通过归因理论进行整理分类,利用积极归因提高高三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结尾部分作出简单的总结,对在积极归因运用研究过程中不足之处的反思,以及下一阶段继续研究的可能性。想通过此类调查,关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归因三个维度的分析解读,能够促进积极可控因素的良好导向,调整消极因素,促进高三历史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