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和消费符号理论建基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二战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了更切合社会现实的理论进展。面对日渐丰富的社会和人们信仰的缺失,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居伊·德波的情境主义,鲍德里亚的消费符号理论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其展开批判。消费符号理论是鲍德里亚认识社会的重要视角。鲍德里亚以社会异化为线索,从物与人的关系、符号与人的关系诠释人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消费社会中人的行为活动、思想信仰的变化归根结底是消费社会产生的独特的消费文化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后加快了现代化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并助力西部城镇化建设。鲍德里亚消费符号理论是其对消费社会的解剖,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和西部城镇化建设有积极地启示作用。本文从理论来源、形成过程、运行机制、社会意义四个方面研究鲍德里亚消费符号理论。第一章追溯鲍德里亚消费符号理论来源。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和法兰克福学派、列斐伏尔、居伊·德波的消费批判是消费符号理论的消费批判理论的来源。索绪尔、皮尔斯、罗兰·巴特的符号理论是消费符号理论的符号学来源。第二章鲍德里亚消费符号理论的形成过程。“物体系”所有符号化的物构成“符号-物”的价值体系,该价值体系在消费社会发生作用。鲍德里亚认为消费行为、商品的符号价值是消费社会的主导。符号价值是鲍德里亚一般政治经济学和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概念。第三章消费符号理论在消费社会的运行机制。符号拜物教控制下的社会发生了更深层次的异化。社会形成符号主导的层级,符号的虚拟意义解构了传统社会价值和文化。“单向度”的人和无根的文化是消费符号主导的社会的特点。第四章消费符号理论的社会意义。本章主要考察消费符号理论对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意义。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以及市场经济文学商品化、产业化的现象与消费社会符号化的过程契合。消费文化占据大众文化主流。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借助现代传媒创造优秀的文化消费符号,发展优质的文化消费对中国现代社会文化建设意义重大。符号在消费社会有了新的价值。本文旨在从文艺社会学的角度探究鲍德里亚的消费符号理论。首先是对消费符号理论本身的探索,最后是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本论题的研究价值及创新点在于:首先,探讨鲍德里亚消费符号理论的文艺社会学价值是对其理论新的阐释。其次,依据鲍德里亚对社会的深度剖析提出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建议。鲍德里亚消费符号理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得到进一步阐发。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消费符号理论的政治经济领域阐述较少,研究不够全面且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