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人口数量激增,各种社会问题纷至沓来,城市化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城市居委会应运而生。这一基层组织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是被历史赋予的特殊使命。特定的历史时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制度为其服务,通过研究新中国初期武汉城市居委会的建设,可以窥探到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奠基阶段为加强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满目疮痍的局面,面对国家建设和社会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国家需要尽可能多的力量来整合社会资源,基层力量的发挥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就国家如何组织起来数量庞大的基层人民群众,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应该是什么性质的,以及最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找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基层政权建设的探索首先是在具有代表性的一线城市开展,进而逐步实现对旧的基层管理体制——保甲制度的废除。在全国处于“中枢神经”的武汉市也率先进行了基层自治组织——居委会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以此为着入点,对武汉市所处的传统历史条件、新生政权下国家基层方面的制度诉求以及武汉本地区的地域特点进行背景分析,基于武汉城市居委会在不同时间段工作内容和重点的不同,划分其发展阶段,并且在与全国同时期城市居委会建设的对比中,找出共性和差异,分析其在国家政治、社会生产、以及人的自由发展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所呈现的不足,以史为鉴,得到基层群众自治方面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