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应运而生、飞速发展,不断迭代更新的同时深刻影响着时空关系和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近些年来乡村电子商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学界研究、法规政策快速覆盖落地的重点领域,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化的提出则为该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突破可能。本文以大都市区内的乡村电商产业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城乡一体化的空间角度出发,基于大都市区产业空间布局和演化的理论基础构建了全文的分析框架,从规模数量、空间位置、分布特征来刻画大都市区内的乡村电商产业空间的发展规律,同时基于以上的分析对其发展和演化阶段做出详细划分,进而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内结合电商产业集群空间的创业人群、主营产品、空间载体等因素对每一个阶段内的乡村电商空间发展特征和机制进行深入探究。案例实证方面,采用杭州市市域范围这一典型大都市区作为研究区域,该区域内的乡村电商产业空间作为实证的对象,通过淘宝村、镇的历年数据和空间点位进行研究,从而针对这一新兴经济地理现象在大都市区内的发展进行详细观察和背后机制的剖析,论证上文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推演。研究发现:(1)以杭州市域范围为代表性的大都市区内淘宝村、镇空间梯度格局发展与演化特征明显,在规模数量方面经历了短时间内的快速爆发,分布范围迅速扩大变广,同时其也一直呈现强烈、逐步加强的集聚状态。通过更进一步的观察可以发现其集聚中心先是出现在大都市区远郊乡村地区,继而转移到城市近郊地区的乡村,而集聚与增长态势方面,远郊乡村地区是小规模集聚,近郊乡村中则是大规模涌现。由此将大都市区乡村电商产业空间的发展划分为了两个阶段,分别是远郊乡村地区的小规模集聚,和近郊乡村地区的大规模涌现,从两个阶段内部详细特征描述以及机制阐述来论证大都市区乡村电商产业空间的发展规律。(2)第一阶段内大都市区乡村电商产业空间主要是涌现在城市远郊的乡村中,这类村庄往往都是以具备本地根植性的特色农产品和加工产品为主营产品,通过电商带头人带动,借助联系紧密的乡村社会网络迅速传播电商创业知识,以管制宽松的农村自建房为成本低廉的创业空间载体,实现了乡村农特色产业的数字化突破。在这其中,互联网帮助实现了蓝海产品的竞争力重塑,电商带头人的创新性行为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发展,电商平台的突破与赋能则是为创业者直接提供了创业和致富的机会,多重因素叠加作用引致了远郊乡村地区淘宝村的小规模集聚。(3)第二阶段以城市近郊地区乡村电商产业空间的迅速涌现为主要特征,这一阶段内乡村电商产业空间实现了比第一阶段更为快速、惊人的增长,大都市区城市近郊乡村地区大都具有块状经济中轻工业产品作为主导产品,以多元化网商群体为主要人群,以多样化的空间为主要载体。借助互联网激活了传统的块状产业基础,巨大的产业网络在网商群体之间构建起来,多元化平台也实现了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升级。第二阶段乡村电商产业空间的涌现,本质上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化升级过程。未来通过资料数据的不断完善,研究方法的进一步丰富,研究区域的进一步扩大,其特征和机制会进一步凸显,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商业模式的更新,其对于产业空间的影响也日新月异。本论文的文章结构和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本论文的绪论部分。首先针对研究的方向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接着提出了研究的科学问题和具体内容,阐明了与研究相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详述了整个研究设计的思路,提出了实证对象的选取。第二章为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主要阐述了当前对于乡村电商产业空间和大都市区产业空间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的评述,接着构建了论文的分析框架,从理论基础和假设进行了理论的推演和归纳,最后交代了全文所用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数据。第三章即进入到文章的实证部分,对杭州市乡村电商产业空间梯度空间格局发展和演化时空特征进行了总论,主要从其规模数量、分布范围、集聚程度、集聚位置等中观尺度范围进行了特征和趋势的描述,同时根据特征的变化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了两个阶段。第四章为第一阶段远郊乡村地区乡村电商产业空间小规模集聚的相关论述,从产品、空间、参与者三方面构建这一阶段的特征体系和机制解释,透视其产业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实现了数字化突破的过程;第五章为第二阶段城市近郊乡村地区乡村电商产业空间大规模涌现的相关论述,从产品、人群、空间载体等方面剖析了其特征和机制,并阐述了了这一阶段是传统块状经济产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背后深层次逻辑;第六章为全文的结论和讨论,主要阐述了文章的主要结论,列举了可能研究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并且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