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作为我国道德教育思想的源头,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和考验,已经内化为一种人文品格,几千年来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道德教化作用。因此,充分挖掘原始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中的优秀元素,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将其与时代紧密结合,可以为当代道德教育工作提供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方法。本文从探讨原始儒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人性论基础出发,系统梳理了原始儒家道德教育思想蕴含的主要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其历史影响做了客观的评价,挖掘出原始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合理内核,最后从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三个方面阐述其当代价值,为今后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和指导。文章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原始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人性论基础。本部分以原始儒家和原始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两个概念为起点,探究原始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并以人性论为基础论述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下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第二,原始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其主要内涵包括:“圣贤”理想人格的道德教育目标,“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教化和修身的道德教育方法;第三,原始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评价。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原始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局限性,批判地继承原始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优秀成分;第四,原始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从道德教育目标、内容、以及方法上充分挖掘原始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精华成分,论证了原始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对当前道德教育工作的时代价值。分析和研究原始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最终落脚点是服务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完善和改进当前道德教育工作,提高社会道德水准。使人们在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自觉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