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到哲宗末元符三年(1110年),共历时62年,是宋代极为重要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共有31人担任杭州知州。本文主要研究北宋中后期杭州知州及其诗歌创作,首先在绪论里简要概括杭州的历史、地理、文化总况以及北宋中后期杭州的城市发展情况,这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背景。绪论之外,正文内容还有四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北宋中后期历任杭州知州的总况,分为三节,从历史还原角度详细考察了杭州知州的代际衍变、政治立场及其仕途迁转情况。杭州的这批知州按照出生早晚和登上政治舞台的前后可以分为三个代际,其政治和社会地位普遍较高,并且大多是因为政治失意而守牧杭州。他们在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和元祐党争中分属不同的政治阵营,作为重要的仕途经历,他们出任杭州知州的原因各异,其前后的政治命运也不尽相同。第二部分研究知州们的文学活动。首先研究他们的文学素养较前代知州有明确提升,很多都是当代有名的文士。其次研究知州交游活动中的诗歌创作,主要包括游赏山水、举行宴会、与亲友诗歌唱答、修建亭台楼阁、整理地方文献五个方面。最后是提拔、奖掖、举荐文士,他们利用自己地方长官的职位和自身影响力积极汲引、举荐后进文士,形成巨大的辐射效应,带动地域文学的发展。第三部分我们研究杭州知州带有明显杭州地域标识的诗歌创作,分为三节。首先研究杭州知州杭州诗歌创作的总貌,由于研究对象较多,因而在进行具体诗歌分析时,选择诗歌成就最高且有单独文集行世的10位知州,集中研究他们的诗歌创作。第一节研究其具体的题材分类和体裁类型。第二节根据杭州诗歌的主题内容,将其分为山水景物、即事感怀、抒怀写志和政治民生四大类,并提炼出其中蕴含的时序意识、人生意识和宇宙意识。第三节研究影响知州诗歌创作的具体因素,包括地域风俗与文化传统、知州们自身文人、学者、地方官三者合一的身份、儒释道贯通的圆融心态三个方面。最后一个部分我们研究杭州知州诗歌创作的价值意义。第一节为杭州诗歌的艺术分析,分别研究杭州诗歌的艺术技巧和多样的艺术风格。其中,艺术技巧方面,以唐诗为参照系,研究其思维方式、艺术结构、艺术表现手法及语言和意象运用方面的特点。第二节研究杭州诗歌创作的三个重要现象,即咏物诗、古体诗以及绝句的创作,发现他们既表现出对前代诗歌的继承,又一定程度体现了典型的宋诗特征,反映了当时的诗坛新变和诗美追求。最后由于文学才能突出的知州们担任杭州知州时间非常集中,几乎贯穿整个熙宁年间,因此我们最后研究他们杭州诗歌多方面的价值意义,包括文化、地域方面的价值以及对诗歌发展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