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第一杀手,而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在临床研究中,冠心病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是公认的“金指标”,但其有创性、价格高、存在一定风险,一般不能重复多次检查等缺点,使得冠脉造影不能被广泛开展。近年来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中多同时合并主动脉(aorta,AO)、颈动脉(carotid artery, CA)、股动脉(femoral artery, FA)的内膜增厚,而内膜增厚最终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有资料表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是反映冠心病的一个可靠、易测的指标。它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因而超声检测IMT已成为临床预测、监测冠心病进展的一种新方法,被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资料显示冠心病与CA、FA粥样硬化、主动脉瓣钙化密切相关,但AO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胸主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和对照组30例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计算斑块发生率。同时检查升主动脉,观察有无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并且测量IMT计算斑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的胸主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颈动脉、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的敏感度分别为66.67%、23.33%,两者对冠心病的特异度分别为56.67%、96.67%。结论超声检测胸主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