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学生蠕形螨感染与性别、卫生习惯及皮肤性状、痤疮等面部疾患的关系。在观察人体蠕形螨病常见症状、体征的基础上,用中医辨证评分探究中药治疗人体蠕形螨病的有效性;观察“清螨益肤方外敷药”体外杀螨效果及对痤疮丙酸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杀菌作用。 【方法】 ①采用透明胶纸法对随机抽取在校生286进行人体蠕形螨体检,同时对个人的卫生习惯、皮肤性状、面部疾患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②观察、分析临床入选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采用清螨益肤方内服外敷,同时设置对照组,以0.2g甲硝唑口服及患处涂2%甲硝唑溶液常规治疗。治疗组蠕形螨病患者108例除口服清螨益肤方内服药外每天早、晚各1次将其外敷药物敷于患处,连续用药8周。用药前、后计数面部炎性损害、蠕形螨感染情况及佐证等评分,以评价疗效。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其疗效分别统计、比较;③应用跟踪法进行体外杀螨实验,观察并记录人体蠕形螨与药物作用后的形态变化和死亡时间,判断药物杀螨活性;分别应用试管法检测外敷方对痤疮丙酸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结果】 ①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32.52%,常共用洗漱用品、化妆品、有痤疮及油性皮肤的感染率均较高,与其对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炎性损害、蠕形螨感染度加合中医辨证评分,治疗8周后治疗组愈显率82.41%,对照组愈显率50%,两组愈显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1)。治疗组对各证型疗效比较:以风热证、湿热证较高,血瘀痰凝证与冲任失调证较低。③清螨益肤方外敷药煎剂、百部煎剂、苦参煎剂、“白藓皮+地肤子”对药煎剂、白藓皮煎剂将蠕形螨全部杀死的时间分别为5h,7h,和9h;其外敷药对蠕形螨体外抑杀作用优于2%甲硝唑溶液,且外敷药分别与百部、苦参、“对药”、白藓皮间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外敷方对痤疮丙酸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625g/ml和0.125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