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通过引证帕提农神庙的实例,抽象探讨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产生于自然之中,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但是同时人又是脱离自然而相对独立存在的个体,拥有自我独立的内部系统。对于人来说,自然大多数情况是不利的,威胁着人的生存,人的内部系统相对自然的外部系统是相当脆弱的,于是人建造了建筑米避风挡雨、保护自己。建筑是一个结果,它表现了人对自然这个外部系统的反馈,是人和自然对话的产物,是人的外化。文章进而简述了策略理论的概念。策略理论在当今的设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它是对问题解决方案的一个抽象化、系统化的过程,需要整体性的思维,通过恰当的研究、分析方法来为设计提供一个背景。策略牵涉到的最核心的问题是选择,通过分析,得到随机选择或者组合选择可能带来的结果,最终目的是得到一组最优化的方案,这个方案能够实现最大的目的并规避风险,这个结果就是策略模型。策略模型具有抽象性和一定范围内的适应性,同时策略模型是粗糙的、不定形的,将它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增加影响因素的数量,那么策略模型就能够生成复杂的结果,在建筑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千变万化的形式。引入策略理论有助于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有效地避免形式主义的设计。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和策略理论,文章第二部分对大量聚落和城市实例进行了论述和研究。建筑有机组织而产生的聚落适应了自然环境、并反映相应的社会结构。经过了严酷的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的聚落,是不同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本文结合作者的真实体验,试图抛弃形式因素,通过分析比较,还原真实的策略,借以为今后的建筑乃至城市设计寻找更为健康的道路。文章中共列举了五渔村、阿马菲、陶尔米纳等19个主要聚落实例,并按环境特点进行划分,同时涉及其他的聚落、城市。对每一个聚落的历史、产生及生长过程、空间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都做了论述。最后,在互相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聚落具有的六个主要特点。聚落形成于相对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因此,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组织、结构也不断第完善,这使得聚落能够拥有诸多优点。但是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一些聚落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类能够利用各种手段去对抗自然甚至在小范围内改变自然,但是这无法改变人、建筑和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三者的根本关系,相反,优秀的建筑更需要具备对环境的敏感性。聚落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有益的启示,是解决非人性化城市空间的一剂良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在不同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聚落和城市体现了人类生存中的无限智慧,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活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