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聚这个概念最早由马歇尔提出,他将产业集聚划定为产业群落,指出这种聚集在一起的企业既可以单独发展提升经济效益,也可以共同发挥作用产生规模经济。产业集聚真正从“概念”上升为“理论”的契机则是韦伯具体阐述工业区位时,将集聚一起的企业作为产业来研究。在此以后,产业集聚理论开始逐渐完善、深化,学者们将其与工业、环境、文化等各种要素结合起来,从不同切入点加以研究。然而,产业集聚的核心仍然不会发生改变,即它产生集聚效益,进而引发外部经济,一方面,使产业生产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使产量提高。所以,产业集聚被喻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驱动器”,更在近些年来成为热门的经济学词汇。 研究产业集聚,不能脱离经济增长体系单独研究集聚形式,也不能脱离低碳理念,纯粹为扩大产业规模效益而牺牲外部环境,与低碳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然而,产业集聚却被普遍认为是对生态环境不利的,这种认识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个别地区采取的粗放型产业集聚模式,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周边地区的严重污染;另一方面,也与产业集聚具有的外部性特征有关,这种特征使得其易于隐蔽其对环境所能发挥出的正外部性功效。因此,产业集聚低碳模式的构建就是基于这一思路提出的。产业集聚生态化作为其低碳模式的发展方向,在国内则已经具备了实现条件和物质基础。基于这种发展方向,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对立的矛盾可通过践行低碳模式来有效避免,低碳节能也蕴含在产业集聚生态化产生的规模效益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