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黑胚病是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等病原真菌引起的一种籽粒病害。近年来,小麦黑胚病逐渐加重,已成为生产上的突出问题。小麦黑胚病降低面粉品质,影响种子的出苗率和幼苗长势,其中的某些病原菌会产生真菌毒素,可诱发癌症。链格孢是河南省小麦黑胚病的优势病原之一,目前尚未见针对小麦抗链格孢黑胚病的遗传学研究。本研究从实验室现有的小麦感黑胚品种(系)上分离到了一些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病原菌株。建立了利用巢式PCR快速、特异地检测小麦上A.alternata 的方法。对实验室现有的小麦品种(系)进行接菌鉴定,通过多年的鉴定,筛选得到了一批典型的抗感黑胚病的品种/系,有助于今后的抗黑胚品种的选育。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小麦抗黑胚病性状的遗传特点,为进一步的QTL定位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分离鉴定出优势A.alternata病原菌。调查研究了河南省小麦黑胚病病原,其中优势病原菌是A.alternata。通过对其形态学和分子鉴定,证明A.alternata物种鉴定无误。将不同菌株接种小麦穗进行发病试验,获得毒性最强菌株Ta-Aa-1。本菌株的获得为针对性地开展小麦抗A.alternata黑胚病研究奠定了基础。2.建立了小麦链格孢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结合GenBank登录的A.alternata菌株的ITS序列,设计出一对特异性引物Aa1F/Aa1R。以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为外侧引物、特异性引物Aa1F/Aa1R为内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能检测到A.alternata的DNA最低浓度为50pg/μL。因此,建立的巢式PCR方法能够快速、特异地检测小麦中的A.altrnata。3.筛选出抗链格孢黑胚病小麦种质。通过统计分析,2010-2012年的小麦黑胚病抗性的广义遗传率分别为65.0%、52.3%和58.6%,遗传因素比环境因素对黑胚病的发生影响更大。调查发现不存在对黑胚病免疫的品种。所有的品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黑胚病发生率。在403个统计品种(系)中,高抗黑胚病品种(系)占8.9%,高感黑胚病品种(材料)占1.7%。高抗品种的黑胚率显著低于感病品种的黑胚率。4.郑丰9962、郑麦7698抗链格孢黑胚病的初步遗传分析。本文以小麦抗黑胚品种郑丰9962为母本,感黑胚品种郑麦7698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单世代遗传分析方法,对郑丰9962×郑麦7698的F2代群体的黑胚率进行统计后进行遗传分析。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抗黑胚性状受两对主效基因与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同时主效基因间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作用。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50.444%。说明小麦抗黑胚症状受主效基因影响较大,同时受到多个微效基因和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