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发展的变化日新月异,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关键时期,在转型过程中,各利益主体、新型体制和理念均与传统发展观均处于争锋相对的形态,矛盾冲突日益加剧。社会矛盾与冲突情况在群体性事件中越来越常见,矛盾主题模拓展日益宽广,表现形式也越来越激烈,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稳定与和谐。当前,如何正视社会性事件,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中分析成因,均衡各阶层利益,调和利益冲突,最终有效降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几率,这一系列问题是目前各级党组织与人民群众重点研究对象,同时,这些问题也引发了学界的重视与研究。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群众路线、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从党群关系的视角深入研究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特点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笔者围绕我国群体事件,对发生群体事件的背景、主要成因以及改善这一现状的对策进行探讨。结构主要由事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式以及文本框架这几部分组成。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对群体性事件的定义、特点以及类型分别展开探讨,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石。接着以实践角度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对诱发群体性事件原因,我国群体性实践的历史由来、当前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展开讨论,最终得出解决问题、改善现状的相应意见。文章以“瓮安事件”等代表性事件为案例进行共性与个性地分析,对此次事件的整个过程、发起原因与性质进行讨论,寻找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后提出改善对策,实现处理我国群体性事件起到的指导性作用。最后,对于如何处理群体性事件提出防范与化解的意见,主要内容有:提高党组织在群体性事件中的意义与价值,拟定完善的群体性事件法律法规,明确政法机关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有效策略,制定合理的善后制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除此以外,还需对预防群体性事件再次发生提出意见,如:强化信息管理,创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凝聚力,建立民意传达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