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与标志,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是初始性道德,是道德体系中的母德,一切道德规范都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建立的,更高的道德规范是以诚信为基础的。没有诚信就没有道德本身。“人无信不立”,加强诚实守信教育应是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点。我国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党和我国社会的要求,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高职院校学生施加影响,以使其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社会主义社会所要求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诚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后背力量。高职院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时代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其诚信状况不容乐观。高职学生诚信缺失成为当前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的突出问题,这对高职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就业产生了不良影响,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及社会的稳定也带来了负面作用。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已成为高职院校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及诚信教育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在进行研究时主要运用了理论解析、访谈、咨询等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诚信及相关概念的内涵,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从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创新规范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就形成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建设的系统化教育模式进行探索。文章第一部分,首先界定了诚信及诚信教育、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内涵,又论述了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认为诚信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中的诚信缺失表现及危害性。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文章将它们分为了诚信观念迷茫、弄虚作假严重、信用意识缺乏、人际交往缺乏诚信等几个种类,并认为这些现象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整体形象、社会稳定等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第三部分,重点对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认为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社会、经济、学校、家庭、学生自身以及约束机制等方方面面。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认为针对前述的现象和原因,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高职院校承担着主导作用,但是也需要多方面的横向、纵向协同一致,互相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是高职院校也是全社会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不是单纯靠哪一家、哪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在高职院校起主要的德育作用的同时,还需要社会、家庭、政府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