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相关脑神经因子的影响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人类创伤死亡的第一大原因。中医认为颅脑外伤后,髓海筋膜血脉损伤,可导致以气滞血瘀为主的一系列严重病理变化。针灸作为祖国医学中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中有很大的疗效并被广泛肯定。文献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机制尚缺少报导,但关于其他原因致脑损伤的针灸治疗机制可能与诱导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神经相关因子、改善脑血流量、抑制炎症因子和细胞凋亡等有关。神经干细胞的修复作用和神经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如何利用中医药和针灸疗法刺激诱导该病患者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和神经相关因子发挥修复作用是祖国医学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目的:本研究根据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致脑损伤模型造模法建立局灶性脑外伤大鼠模型,以醒脑开窍通络为治疗原则,选取临床治疗脑外伤最常用且疗效较显著的穴位组方:百会、人中、风府透哑门。从相关内源性神经因子的变化观察针刺对脑外伤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针灸治疗颅脑损伤提供有力证据。  方法:把5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挑选10只为假手术组,他动物经麻醉成功后参照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致脑损伤模型造模法建立脑外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有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针刺组、纳络酮组、针刺加纳络酮组。各治疗组于造模后0.5h开始治疗。针刺组将针刺入穴位后采用大幅度快速的强刺激捻转手法,每穴操作1分钟;纳络酮组按1ml/1kg的用量经腹腔注射纳洛酮注射液;针刺加纳络酮组同时执行以上两种治疗。各治疗均12小时一次,共治疗5天。治疗结束当天取大鼠患侧脑组织,一部分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病理形态变化,另一部分制成10%的脑组织匀浆液,离心后取上清液,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NGF和BDNF的含量。  结果:NGF、BDNF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和ELISA结果均表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GF、BDNF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纳络酮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针刺组、针刺加纳络酮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针刺组与针刺加纳络酮组比较无明显差异。bFGF的ELISA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bFGF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上升;纳络酮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针刺组、针刺加纳络酮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针刺组与针刺加纳络酮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针刺可能通过刺激上调颅脑外伤模型大鼠的受损脑组织bFGF、NGF、BDNF的表达从而促进神经再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治疗颅脑损伤。
其他文献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工作方式的改变和体力劳动的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该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极大影响患者的正
背景: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体质与疾病发病倾向密切相关,通过了解不同体质的构
研究目的:膝关节ACL重建术后仍遗留一系列的功能障碍问题,集中表现在关节活动度减小、屈伸肌肌肉力量下降、膝关节本体感觉缺失、稳定性下降和心理障碍等方面问题,本研究通过针
目的:本研究通过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现代文献报道的酸枣仁汤临床医案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临床指征,归纳出酸枣仁汤的临床运用规律,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支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