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L)Nees.)为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是湖南省直播水稻田的恶性杂草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千金子种子萌发生态学特性,采用整株植物测定法测定了湖南省部分地区直播水稻田千金子种群对氰氟草酯(cyhalofop-butyl)的抗药性水平,并通过生理生化手段比较了施药后相对抗性和相对敏感种群间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差异。试验结果如下:(1)剥去千金子种子颖壳,用400mg/L GA3浸泡24h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使其萌发率达到82%;在白天温度为30℃,夜晚温度为25℃,光/暗12h交替时种子发芽率可维持在90%以上;位于土层表面最有益于种子出苗。(2)整株植物测定法结果表明,10个千金子种群中,娄底涟源湄江种群对氰氟草酯最为敏感,GR50为6.506 g·hm-2。以湄江种群为相对敏感(S)种群作为对照,其他种群对氰氟草酯的相对抗性倍数在1.211.0之间,其中衡阳茶山坳种群的相对抗性水平最高,相对抗性倍数为11.0,GR50为71.731 g·hm-2。(3)施药后对千金子抗敏品系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差异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经氰氟草酯处理2 d后,衡阳茶山坳种群GSTs活力急剧上升,于药后3 d达到最高值,之后急剧下降,5 d后趋于平缓;药剂处理1 d后,敏感种群GSTs活力急剧上升,在药后2 d达到最高,之后下降,敏感种群GSTs活力在37 d均低于同期抗性种群。经药剂处理后,抗性种群与敏感种群SOD、POD及CAT活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抗性种群始终高于同期敏感种群。千金子抗性种群对氰氟草酯产生抗性的原因可能与GSTs、SOD、POD及CAT酶活力增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