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毛泽东生前中意的接班人,华国锋在毛泽东逝世之后出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加之华已于1976年4月出任国务院总理一职,故华国锋成为毛泽东之后中国最高领导人。尽管华国锋在1980年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辞去总理一职,并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但一般认为,从1976年10月到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华国锋实际主政时期,而这一时期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称的历史转折时期。从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看,作为这一时期的最高领导人,从拨乱反正到平反冤假错案,从发展经济到对外交往,华国锋为此做了不少工作。在华国锋的直接或间接推动下,许多工作虽没有打出改革开放这一鲜明旗帜,但一些对后来大规模改革开放具有局部甚至全局意义的工作在这一时期已经逐步展开或酝酿。结合已有资料和研究成果,华国锋在转折时期对改革开放探索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概括:政治上,领导粉碎了“四人帮”,组织开展“揭批查”运动,并开始着手平反冤假错案,有意识的进行拨乱反正,促使我国政治生活和政治秩序走向正常化,为后续的转折提供了政治保证;经济上,十分重视恢复和发展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多次强调要“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动员并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为恢复因“文革”而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从经济上为转折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和实践经验;外交上,重启元首外访,巩固和修复我国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同美方保持接触,并最终促成中美正式建交,进一步发展同西欧发达国家的联系,积极派出考察团出国考察学习。这些举措,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当然,由于特定时代环境以及历史的惯性使然,华国锋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笔者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按照上述几个方面分章节展开论述,探讨华国锋在这一时期的工作及其对后续改革开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