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氯乙烯单体(vinyl chloride monomer, VCM)对大鼠肝细胞P53介导的细胞周期G1/S关卡的影响和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期探索VCM可能的致癌机制。材料与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5、25、125mg/kg体重3个染毒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同中剂量染毒组相同体积的清洁空气,采用腹腔注射染毒,每周3次,持续12周。实验过程中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染毒6周和12周分别随机处死32只大鼠(雌雄各半),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肝细胞周期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正性调控cyclinD1和负性调控P53、P2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16蛋白表达的变化。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大鼠的一般状况在染毒过程中大鼠未发现明显中毒症状,体重正常增加,4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染毒6周后,大鼠肝细胞G0/G1期分布差异P=0.055,各染毒组的G0/G1期分布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染毒12周时,S期细胞百分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6)。3.VCM对大鼠染毒6周后,大鼠肝细胞P21蛋白表达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表达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yclinA和cyclinD1蛋白表达量均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VCM对大鼠染毒12周后,P21蛋白的表达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P2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表达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高剂量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体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A和cyclinD1蛋白表达量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免疫组化法检测VCM染毒12周,P16蛋白表达量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4蛋白表达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染毒组的蛋白表达量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VCM染毒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肝细胞形态基本无变化,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肝细胞有气球样变,汇管区变大,纤维化等病理改变。结论1.VCM在低剂量早期暴露时,能够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引起G0/G1期阻滞,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G1期阻滞消失,发生S期阻滞。2.VCM染毒对大鼠肝细胞早期凋亡有影响,对晚期凋亡的影响不大。3. cyclin A、cyclinD1和P21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氯乙烯导致的细胞增殖失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