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赋体语言初探——以英译本为参照兼谈汉英差异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58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西游记》赋体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总体特征的基础上,从语义角度入手,参照英译赋体语言部分,分析了语义与言语形式表达的结合问题,并阐述了从中体现出来的汉英语言差异及原因。 本文引言部分介绍了《西游记》赋体语言的研究意义及目的。“赋”作为汉民族特有的文体植入小说《西游记》后,变为雅俗的结合体,同时又保持了形式对称性。这在十四世纪初的其他所有作品中是独一无二的,研究《西游记》赋体语言的特点对填补明清艺术语言研究的空白有重要意义。同时,引言部分又提出赋体语言翻译上存在的困难,体现了汉英两种语言的本质差异问题;并指出将英译赋体语言翻译部分作为参照项,研究汉英语言本质特点,这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汉译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一章绪论,从《西游记》语言本体研究现状、赋体语言发展和《西游记》赋体语言的关系、汉语语言学新进展对本文研究方法的启示以及《西游记》英译本的选择四个部分,对《西游记》赋体语言相关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该部分一方面是对引言部分的详细阐述,另一方面又为下一章的具体研究做了坚实的背景铺垫。同时指出本文的研究深受徐通锵“字本位”理论及“语义语法”理念的影响。 第二章对《西游记》赋体语言概貌做了具体研究。 首先,确定了划分《西游记》赋体语言的原则,对《西游记》赋体语言的总体特征进行概述时采用了定量统计的方法,并对其俗化程度进行了分析。 其次,以英译赋体语言部分为参照,从《西游记》赋体语言言语形式和语义特点及其关系入手展开论述。《西游记》赋体语言在言语形式上体现了句段对称和句群对称的空间对称结构,在语义上则体现了互文性和层累性的结合。以字为单位,形式上的对称又与语义的互文和层累要求密不可分,形成了一种同构性的“栖息”。这种同构性的对称关系给英译赋体语言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体现赋体语言原貌,英语译文常采用词对称的办法。但上下对句难以在基本结构单位之间始终建立直接的——对应格局,必须借助于词汇语法手段和句法结构表达语义相关性。 第三章讨论了《西游记》赋体语言及英译部分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差异。《西游记》赋体语言体现了隐喻性的思维方式,汉语借助于“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字”单位,语义生成与形式表达具有同构性;而英译部分则受制于英语推理性思维方式的限制,语言形式的结构规则和语义的生成规则是相互脱离的。 第四章是结论,对全文的论述进行了总结,并指出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没有研究的一些问题、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英语教材的质量对学生学习英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中的任务设置与学生的知识复习与巩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评价和提高教材中任务设置的质量,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重点.而对于国有地勘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实现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有地勘企业混合所有制改
赛珍珠生长于中国,受儒家教育颇深。儒学思想影响了她的一生,其中以“仁”学思想的影响最为重要。这种深厚的影响,虽然可从其小说中窥见一斑,但在其非小说作品中却更为突出。本文
索尔·贝娄(1915-2005)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最伟大的美国犹太裔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确立了他当代美国文学代表的地位。《赫索格》是其代表作,主要描写一个犹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