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化感防治潜力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igW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薇甘菊原产中、南美洲,属菊科假泽兰属植物。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生长极其迅速,短期内即能缠绕和覆盖在其他植物上导致植物枯亡,严重危害经济作物和森林植被的生长,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入侵植物。目前,利用植物分泌的自然产物—化感物质来抑制入侵种的蔓延,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从有害植物日本菟丝子中提取分离出对薇甘菊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的化感物质,对其进行结构鉴定,有望开发出抑制薇甘菊生长的新型生物源农药(如除草剂),为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日本菟丝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薇甘菊种子的生物测定方法对日本菟丝子水浸液的化感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日本菟丝子水浸液对薇甘菊和萝卜种子的萌发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10 mg·mL-1时,对根长、苗高、发芽指数的抑制达极显著水平(p<0.01)。利用固相萃取法对日本菟丝子水浸液的化感物质进行提取,不同极性的洗脱剂分别洗脱,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在10 mg·mL-1时,丙酮部分对薇甘菊种子根长、苗高、发芽指数的抑制作用已达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显著增强;50 mg·mL-1时,丙酮部分的综合抑制效应达-0.45。运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丙酮部分进行反复分离和纯化,依生物测定结果选出对薇甘菊种子根长、苗高、发芽指数和综合效应的抑制程度达极显著水平(p<0.01)的化合物(化合物编号为1-8、2-1、2-2、2-3、2-4、2-6和2-10),用核磁共振(1HNMR、13CNMR)法、质谱法(MS)进行光谱解析,2-1、2-2、2-3号解谱结果显示,化合物纯度稍差,其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方可进行鉴定。其余化合物的谱图结果显示,1-8和2-10号为同一种化合物桂皮酸(cinnamic acid),2-6号为3-苯基丙酸(3-phenylpropanoic acid),2-4号为这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前者和后者的比例约为20:13。这两种化合物在菟丝子属的植物中属首次分离鉴定。日本菟丝子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所提取的化感物质能显著抑制入侵植物薇甘菊种子的萌发,具有开发成新型除草剂的潜力。
其他文献
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简称PMSM)以其功率密度高、功率因数高、效率高、转子发热小、过载能力强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到电动汽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PMSM的应用将会更加之广泛。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转矩响应快、鲁棒性好等优点。且在电动机起动时,对转子初始位置角的精度要求较低。将之与PMSM的无位置传感
目前在我国用电需求持续增长及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500kV输电工程逐渐成为电力输电系统主网架。由于我国城镇化地深入推进、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500kV输电线路的建设区域越来越接近城镇,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超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就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以实际课题中的湖南省新建的下岭坡至星城变500kV同塔双回紧凑型输电线路为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