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聚落民居空间的积极老龄化设计探究 ——以六枝特区为例

来源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升,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我国面临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人到古稀之年往往愿意选择适宜的生活环境来安享,而大量事实也证明:居家养老是我国未来养老事业的前进方向,所以居家养老无疑最受欢迎的形式。目前我国养老政策频出,但是付储的实践多集中在城市地区,关于农村地区的适老化人居环境的研究相对匮乏。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尤其是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导致乡村空心化严重,留守在农村的多为老年、儿童,而老年人更是成为乡村的主要生活群体。而我国乡村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以及经济的滞后,养老体制机制与服务设施存在着诸多不完善,建筑空间与周边环境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特殊需求等诸多问题。同时传统聚落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不光面临着外界环境侵蚀,也受到内部自身衰落的冲击,日渐衰败。传统聚落居家养老存在问题显著,丞待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上说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当前,随着积极老龄化观念的提出,人们对老年群体的传统看法正在日益发生改变。“积极老龄化”策略是由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的,它的含义是指保障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的基础上,也要满足老年人在社会和福利保障方面的需求,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的良好状态。而目前我国关于城市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研究如火如荼,对于农村留守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现状却极少有人涉足。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个大的社会背景,而传统聚落作为文化遗产也面临着消逝,本文将探索“老无所居”、“老无居养”的社会问题,寻找到适合于传统聚落老年人的养老居住空间,希望能在保护传统聚落居住空间的同时,为传统聚落养老居住空间注入新鲜血液,探讨一种适合于传统聚落民居空间适老化的新思路。本文以积极老龄化作为研究背景,以六枝特区传统聚落民居空间作为研究客体,以老年人对住宅的使用需求作为研究主体,完成了以下的内容。首先对老龄化背景以及政策制度进行阐述,提出文章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引出我国传统聚落居住空间养老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其次在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下,对传统聚落民居空间的特征、老年人的健康、参与、保障状况以及老年人的需求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传统聚落民居空间的适老化设计原则及策略。最后结合六枝特区传统聚落实例展开阐述,展示传统聚落民居空间适老化设计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并希望对我国未来传统聚落民居空间适老化设计做出一定贡献。
其他文献
甘露寺,又称常素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是内蒙古西部地区最大的净土宗道场,从该寺的建筑规模、举行仪式的现状及音声的保存完整性方面来看,甘露寺是巴彦淖尔市现存寺庙中极具代表性、保存和发展最完整的汉传寺院。目前为止,佛教仪式音声的个案考察与研究并不多见,以净土宗道场为研究对象的个案更为稀少。论文由绪论、净土宗道场——甘露寺概况、净土仪轨个案——课诵仪式、浴佛节、盂兰盆法会仪式音声的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的概念接踵而至,人类已经脱离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数字化社会。信息社会对新时代的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育从基础教育着手,对学生进行编程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培养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信息社会。本研究在江苏省2020年秋学期进行全面教材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教科版信息技术教材的综合分析发现新教材提高了对Python语言编程教育的重视程
城市气候环境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其严峻性不断加剧,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与管控对于改善城市风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健康威胁,如何通过城市通风廊道改善城市空气循环,从而达到抑制气溶胶传播形式的疫病扩散逐渐受到关注。针对城市通风廊道构建与管控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其中较多研究根据建筑形态指标进行评价,而对城市的通风效能
Bilingualism(Routledge Guides to Linguistics)是一本由Shahrzad Mahootian所著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笔者选取第四章节Childhood Bilingualism旨在向读者传达儿童双语能力习得过程的研究,及解决了什么问题,遗留了什么问题。笔者基于Newmark的文本类型理论对源文本进行分析,语言平实客观,逻辑性强,专业词汇较多,因此将其归于信息
乡村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更是人类精神的回归。然而,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地迅速推进,乡村长期以来粗放的发展方式日渐打破了生态平衡,污染加剧,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遭到破坏。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要实现乡村振兴,就一定要充分挖掘农村的生态资源优势,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
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在整个重庆市全面推行,是一项重大创新改革,既是对乡村振兴模式的有益探索,又是一项让农户稳定增收的办法。本文选取万州区为研究区域,以农业项目补贴资金股权化改革情况为切入点,在充分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农村股权改革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全区农业项目补贴资金股权化改革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全区股权化改革总体实施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甘宁镇和太安镇展开调研,将甘宁镇和太安
在音乐表演实践中作曲家与表演者的合作非常普遍,但直到近五十年才出现对于两者之间合作关系的相关研究。本论文以作曲家陈牧声与歌唱家杨光首演合作交响声乐作品《那里,永远的中国!》的排演过程为例,将合作过程以录音、录像的形式记录,在对作曲家所创作品进行初步的文本分析后,通过音乐可视化技术对歌唱家排演前后的现场录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当代作曲家与表演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如何影响音乐作品的呈现。本文主要由三章构成。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新鲜农副产品的需求迅猛增长,这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冷链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提出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大目标,节能减排已经深入人心,因此物流车纯电动化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目前对于纯电动物流车制冷系统性能的研究较少,这样的状况不利于纯电动物流车的发展。为了研究纯电动物流车冷藏系统多工况下的制冷性能,因此搭建了纯电动物流车用ESR-200型准二级蒸汽压缩制
项目管理成熟度作为描述项目管理效果良好程度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不仅丰富了各行各业的理论研究,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出现了各种评价方法的改进,合理科学的使用各种改进方法使得评价结果更准确可靠,且随着国际竞争力和行业竞争力愈来愈大,也逐步在工程领域投入使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直接决定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施工成本等切实内容,具有现实意义。同时
拟态词是描写自然界中人或事物状态的一类词群。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拟态词,而汉语中没有“拟态词”这一学术用语。但是,汉语中并非没有“表示状态的词”。汉语中有许多发挥着“拟态”作用的词,如“绿油油”、“胖乎乎”、“跌跌撞撞”等,这些词可以被认为是与日语的拟态词相对应的汉语的“拟态词”。而且,在日语和汉语中,重叠式拟态词不仅数量居多,而且使用频繁。可以说重叠式是拟态词构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