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血清IGF-1、GLU、GABA含量与头针、功能训练作用研究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定脑瘫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在接受头针与功能训练前后的含量,探讨IGF-1、神经递质在脑瘫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瘫患儿血清IGF-1在接受功能训练与头针前后的含量变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瘫患儿血清中GLU、GABA在接受功能训练与头针前后的含量变化。 结果:治疗前:(1)脑瘫患儿血清IGF-1、GAB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患儿血清IGF-1、GLU、GABA含量无显著差别(P>0.05)。(2)脑瘫患儿血清GLU与GABA、IGF-1与GLU成负相关,GABA与IGF-1成正相关。脑瘫患儿血清IGF-1、GABA下降程度,GLU升高程度与病情程度相一致。治疗后:(1)实验组IGF-1、GABA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GLU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痉挛型患儿IGF-1、GABA升高程度与GLU降低程度均显著高于手足徐动型患儿(P<0.05)。(3)轻度组患儿IGF-1、GABA升高程度与GLU降低程度均显著高于中、重度患儿(P<0.05)。(4)头针参与组(M2组)IGF-1、GABA升高程度与GLU降低程度均显著高于功能训练组(M1组)(P<0.05)。 结论:(1)IGF-1、GLU、GABA均参与了脑瘫病理生理过程,是反映脑损伤程度的生化指标,并参与脑瘫的发病机制。(2)头针与功能训练可以通过对IGF-1及神经递质的调控而对脑损伤起保护作用。(3)为临床CP治疗中应用重组IGF-1、GABA及其受体激动剂、GLU受体抑制剂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肿瘤的免疫逃逸是肿瘤得以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肿瘤诱导大量的免疫抑制分子有效的抑制了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本课题将研究奥沙利铂诱导宫颈癌U-14细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核苷酸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不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分子。起初认为lncRNA不具备生物学功能,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lncRNA经
学位
研究背景:  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逐渐上升,肺癌已经取代肝癌成为世界上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1,2]。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3]。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