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整体叶轮结构由于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高可靠性等优点,备受航空发动机研究者青睐。然而采用整体叶轮技术将不同性能指标的单晶镍涡轮叶片和多晶镍盘片连接为一个整体时,却带来了盘叶连接区高风险失效问题,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对整体叶轮双晶态连接区单晶/多晶镍(SPSNi)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EAM多体势对分子动力学模型SPSNi的轴向拉伸性能进行模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体叶轮结构由于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高可靠性等优点,备受航空发动机研究者青睐。然而采用整体叶轮技术将不同性能指标的单晶镍涡轮叶片和多晶镍盘片连接为一个整体时,却带来了盘叶连接区高风险失效问题,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对整体叶轮双晶态连接区单晶/多晶镍(SPSNi)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EAM多体势对分子动力学模型SPSNi的轴向拉伸性能进行模拟。首先对比了不同晶态镍拉伸的原子图。结果表明:由于单晶/多晶界面的存在使得拉伸后界面处的非晶化程度加剧,易于孔洞萌生,加剧了SPSNi突然断裂的风险。最后重点研究了SPSNi拉伸性能的应变速率效应与温度效应。当应变速率大于10~8s-1小于1010 s-1时,SPSNi拉伸性能对加载应变率几乎不敏感,抗拉强度小幅上升。超过1010 s-1之后,其抗拉强度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迅速下降。这是因为在高应变速率下,SPSNi的FCC原子大规模迅速转变为无序的非晶结构,导致了晶体镍承载能力迅速下降。可以将应变速率1010 s-1作为SPSNi拉伸变形的阈值。不同温度下,SPSNi抗拉强度随温度的增大而线性下降。这是由于在温度的影响下,位错网络的初始镶嵌结构逐渐变得不规则,初始失配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2)运用EAM多体势对分子动力学模型SPSNi的剪切性能进行模拟。首先讨论了不同晶态镍的剪切性能,相比于单晶Ni,由于多晶Ni的加入,单晶/多晶Ni复合体的整体剪切应力水平有所下降,其剪切强度显著小于单晶Ni的剪切强度。还发现不同晶态镍剪切变形进入塑性阶段后,出现类似于宏观材料颈缩现象,靠近颈缩区的原子发生局部错动、重排以及非晶化,易造成断裂。最后重点研究了SPSNi的剪切速率效应与温度效应。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SPSNi的剪切模量逐渐增大。而随着温度升高,SPSNi剪切模量呈现下降趋势。(3)通过EAM多体势研究纳米孔洞对分子动力学模型SPSNi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多晶镍(PNi),SNi的加入能够提高SPSNi的抗拉强度。对比孔洞位置分布对SPSNi拉伸性能影响,发现当孔洞处于单晶位置时,显著加大了SPSNi界面断裂的风险。相反,孔洞处于多晶时,界面处的SNi侧阻碍了多晶侧非晶化的传播,抑制了孔洞向界面扩展。另外,在整体叶盘制备过程中,如果单晶/多晶复合体单晶一侧存在细小的孔洞缺陷,更易导致整体叶盘盘叶结合区拉伸性能下降,从而增加整体叶盘突然断裂的风险。最后重点讨论了界面预制孔洞孔隙率对SPSNi拉伸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孔隙率达到0.8%以上时,SPSNi的抗拉强度迅速下降。当保持界面孔洞孔隙率0.8%不变增加孔洞数量时,SPSNi弹性模量逐渐上升。表明SPSNi对界面球形较小孔洞并不敏感,仍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其他文献
目的:食管癌是人类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食管癌重要的方式。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术后的生活质量与术后并发症状的严重程度又密切相关,因此改进手术技术以减少或控制这些症状是很重要的。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技术为食管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吻合方式,本次回顾性研究评估食管胃舌状黏膜瓣颈部吻合术在食管癌根治术的应用,探索该吻合技术对改善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效果,为提高患者术后
为深入探讨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现状,采用网络关注度作为研学旅行发展的替代观测数据,利用赫芬达尔系数、变异系数、莫兰指数、季节性集中指数分析研学旅行网络关注的时空分布特征,使用自然断点法将我国34个省份划分为5个发展等级并对区域网络关注度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学旅行前期增长较快,但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后续发展明显放缓;(2)主动关注较少,研学旅行网络关注度呈现出季节性波动特征,相关搜索
第一部分ⅠB3-ⅡB期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疗效的meta分析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ⅠB3-ⅡB期(FIGO 2018)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对比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OVID、Embase),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截止。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国内外相关随机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高敏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HS-mGPS)与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提供预后线索。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SCLC患者,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血液学指标及影像资料,构建患者临床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S-NSE、BMI、ECOG评分、肿瘤原发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circ_0010029、mi R-6743-5p、PRDM2之间的相关性,阐明circ_0010029通过海绵吸附作用影响mi R-6743-5p的表达量,从而调控PRDM2的表达,并影响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方法:1.通过q RT-PCR检测3例正常脑组织和21例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10029、mi R-6743-5p、PRDM2的表达水平。2.通过
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脑膜瘤中LUC7L3、HER2和ELK1的表达情况,探讨HER2/ELK1/LUC7L3信号轴促进脑膜瘤增殖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1.在恶性脑膜瘤IOMM-Lee细胞株中,慢病毒转染干扰和过表达LUC7L3基因,将其分为五组:1)空白对照组(Blank);2)干扰LUC7L3组(LUC7L3-sh);3)过表达LUC7L3组(LUC7L3-ox);4)干扰无关序列组(NC-sh
目的: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破裂可引起颅内出血,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认为,复杂的血流动力学所致血管内皮层功能受损被认为是动脉瘤形成的始动环节。本研究拟体外构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探究血流动力学诱导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课题组自行开发设计的新型T型细胞流体力学装置,其可模拟血管分叉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冲击流流量采用500ml/min,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漂浮物治理作为河道污染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针对该问题进行河流漂浮物智能检测研究。以UAV(无人机)拍摄河流视频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SSD(Single Shot Multi Box Detector)深度网络的河流漂浮物识别方法,SSD利用COCO数据集的预训练网络模型进行迁移训练。在漂浮物检测算法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基于Android端的漂浮物智能检测系统。为实现检测系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