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的内在机理与路径研究——以泛长三角为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gtzyj_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猛,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规模迅速扩张,其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一些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区,使得泛长三角格局逐渐形成。然而,安徽、江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泛长三角的整体发展水平。如何更好的发挥泛长三角的区域产业合作的经济效益,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在对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演进历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利用供给-需求曲线对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的动机、分工模式及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取产业区位商和产业集聚指数对泛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的空间进行测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空间和路径选择。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利用供给-需求曲线深入地探究其分工合作的内在机理,并对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分工动机从主观、客观动力、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得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实践更具科学性和理性基础。但是由于数据掌握有限,本文研究的仅仅是沪江浙皖赣地区的工业产业的分工合作情况,并未涉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分工合作情况。
其他文献
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逐步提高,各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制约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
随着湖南经济高速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和环境对湖南经济的约束越来越强,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湖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的重大措施,也是
习惯在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孩子天性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阐述了幼儿教师树立自己良好形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