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学习者的外语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和双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译测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一些大规模、全国性的英语考试中。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将原来仅供选择使用的翻译题改为必测题,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翻译题的比重由15%提高到20%,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将翻译当做“保留项目”。那么,当前翻译测试的广泛运用是否达到了有效测试翻译能力的目的?如何设计翻译测试题目和评分标准才能保证翻译测试的效度和信度,以达到预期的测试目的?弄清这些问题对于目前英语教学和翻译测试都会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笔者根据对我国当前六种全国性英语考试中翻译测试结构、题型、评分标准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翻译测试手段相对单一,过于综合与主观,大多采用英汉、汉英篇章翻译题型。(2)主观题评分标准趋向模糊,主要采用按错扣分法和整体印象评分。这些问题势必降低翻译能力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基于以上问题,笔者以巴克曼的交际测试理论和国内外翻译能力研究的最新成果为理论基础,首先论证了翻译能力可分解为源语阅读能力、翻译策略能力(包括宏观翻译策略和微观翻译策略)及目的语写作能力等单项能力,这些单项能力互为补充,整合作用于翻译过程;继而提出翻译能力测试的设计原则,并据此设计出一套实验用翻译测试题目,包括多项选择题、短语翻译题、段落篇章翻译题、填空题、分析/评论题、改译题等六种测试题型,并制定出不同题型的评分标准。为验证这套实验用翻译测试题目在测试翻译能力上的信度和效度,笔者在小范围试测的基础上完善试卷后,对山东师范大学2008级(大三)英语专业50名学生进行了测试和问卷调查。并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了该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测试结果分析表明,该翻译测试的信度达到预期,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均比较理想,较好地达到了测试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实现了《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的意图。该实验用试卷的有效性表明,此翻译测试设计理念可对日后的翻译题型设计和评分标准制定方面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和参考,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翻译能力测试的公平、科学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