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制备新型高氮掺杂三维碳材料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民高技术装备急需大功率电化学电源,超级电容器具有极高的功率密度(≥15 k W kg-1),可以实现快速的充放电,然而受限于其低能量密度(≤10 Wh kg-1)难以广泛应用。高氮高导电三维碳材料具有远高于传统活性炭(~150-200 F g-1)的比容量,是未来超级电容器的关键材料。然而,高氮高导电三维碳材料的制备极具挑战。传统方法制备高导电碳材料需要高温环境(≥800°C),但是该条件下掺杂的氮极易分解,难以实现高氮含量掺杂。因此,碳材料的高氮掺杂和高导电存在相互制约,急需发展制备高氮高导电三维碳材料的新策略和新方法。本论文利用溶胶凝胶结合高温化学气相沉积,引入亲氮元素构建高温固氮化学环境,调控三维碳材料的掺氮种类和含量,协同优化高导电-高氮含量这一对相互制约因素,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兼具高导电和高氮含量的三维碳材料并深入分析不同化学环境对氮的固定机制,总结出制备高氮高导电三维碳材料的一般规律,将这些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领域取得了优异性能。主要创新性结果如下:1.Ⅷ族过渡金属(Fe、Co、Ni)高温催化协同Si-O-Si网络制备高氮高导电三维碳材料。优选Fe作为催化中心,利用Fe高效催化sp2碳生长和Si-O-Si网络的高温固氮作用,改变碳材料微观结构,制备高氮高导电三维碳材料并研究其超级电容器性能。Ⅷ族过渡金属(Fe、Co、Ni)具有催化sp2碳生长的特性且催化能力Fe>Ni/Co,基于此,优选在高温反应中引入Fe,可以赋予碳材料高导电性(12 S cm-1),另一方面,Fe可以修饰碳材料的微观结构,将无序单层石墨烯片转化成少层类石墨烯和引入洋葱型结构。此外,在高温反应中引入Si-O-Si网络,可以在构建三维网络的同时固定氮原子,提高碳材料比表面积并引入分级孔结构,在1000°C高温下制备出较高氮含量(3.06 at%)、超高比表面积(2076m2 g-1,接近石墨烯(2630 m2 g-1))的三维碳材料。该三维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高容量(315 F g-1@0.50 A g-1)、极好的倍率性能(174 F g-1@40A g-1)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循环20000圈容量保持率高达98%)。2.Ⅷ族过渡金属(Fe、Co、Ni)离子配位双氰胺辅助Si-O-Si网络制备高氮高导电三维碳材料。优选Ni2+作为配位离子,利用Ni2+与双氰胺离子的配位作用锚定氮源形成富氮前驱体,制备高氮高导电三维碳材料并研究其超级电容器性能。Ⅷ族过渡金属(Fe、Co、Ni)离子由于电子结构中存在空轨道可以和具有孤对电子的含氮有机物在溶液中形成配位键,使N原子更加稳定地原位掺杂在碳材料中。考虑到Ni-N配位键相比Fe-N和Co-N具有更佳效果,优选Ni2+作为配位离子,在溶胶过程中,与双氰胺离子形成富氮配合物前驱体,1000°C高温处理后在三维碳材料中实现高氮含量掺杂(4.17 at%)。此外,在高温反应过程中,Ni可以催化sp2碳生长,提高材料导电性(20 S cm-1)。该三维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高容量(301 F g-1@0.50 A g-1)、极好的倍率性能(180 F g-1@20 A g-1)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循环10000圈容量保持率高达95%)。3.ⅢA族金属氧化物(Al2O3、Ga2O3、In2O3)高温协同Si-O-Si网络制备高氮高导电三维碳材料。优选Al2O3,利用Al2O3和Si-O-Si网络的协同作用,选择性固定吡咯氮(N-5)和吡啶氮(N-6),制备高氮高导电三维碳材料并研究其超级电容器性能。IIIA族金属氧化物可以在高温氨气环境中形成氮化物且电负性Al>Ga>In,优选在高温化学气相沉积中引入Al2O3。Al2O3中的Al可以在高温环境中与掺杂到C六元环中的N形成Al-N键,同时与Si-O-Si网络产生协同作用,增强固定N原子的效果,使N原子更加稳定地掺杂在三维碳材料中。制备出高氮含量(5.29 at%@1000°C,N5+N6含量是3.70 at%)、高导电性(27 S cm-1)和宽孔径分布(0.50-60 nm)的三维碳材料。该三维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具有高容量(302 F g-1@1 A g-1)、极好的倍率性能(177 F g-1@120 A g-1)和优异循环稳定性(循环20000圈容量保持率高达92%)。4.异质原子(B、P)原位掺杂选择性调控吡咯氮制备富吡咯氮高导电三维碳材料。优选B作为掺杂原子,利用缺电子的B耦合富电子的N并协同Si-O-Si网络构建三维结构,实现高浓度N-5原子的选择性锚定,制备富吡咯氮高导电三维碳材料并研究其超级电容器性能。B和P等异质原子可以掺杂到C六元环中改变邻近碳原子的电子结构且由于电负性B<P<C<N,因此可以中和碳材料中吡咯型氮的孤对电子。考虑到原子半径B<P,B相比P原子更易掺杂到碳材料中,优选B作为掺杂原子。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B原子掺杂会降低C六元环中N原子(尤其是N-5)附近体系的能量,因此使得N-5结构更加稳定。在Si-O-Si网络的存在下,B原子原位掺杂可以选择性调控三维碳材料中N-5的含量,实现高氮含量掺杂(7.80 at%@1000°C,N-5含量是4.52 at%)。同时在高温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可以赋予碳材料高导电性(30 S cm-1)。该三维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具有高比容量(412 F g-1@1 A g-1)、极好的倍率性能(284 F g-1@20A g-1)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循环10000圈容量保持率高达97%)。
其他文献
铅(Pb)是重金属环境污染物之一,被世卫组织列入有毒和有害物质清单,是对公众健康影响最重的10种化学物质之一。环境中的Pb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由于矿石和金属加工制造,含Pb汽油和油漆的使用,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农业生产中不合理、不合规的行为,均会造成环境中Pb的积累,进入水环境中的Pb会对鱼类健康造成威胁。肠道是鱼类主要摄取Pb的器官,肠道黏膜屏障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当肠道屏障受损
学位
同时具有光热效应与组织修复能力的多功能生物材料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但目前对光热温度的测量也仅限于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无法准确测量材料所处位置的实际温度,更无法知晓材料在生物体内的降解等实际存在状态。因此,制备一种既具有温度监测,又具有组织再生生物活性的多功能光热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现有的光热材料为基础,构建了一种具有光热治疗、温度检测以及生物组织活性的多功能的Nd-C
锂硫电池以硫为正极活性物质,其理论比容量高达1675 m Ah/g,配合金属锂负极可以达到2600 Wh/kg的能量密度,而且硫在自然界中储量非常丰富,并具有环境友好和低毒等优点,因此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高能二次电池之一。然而在常规的基于有机电解液的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中间体会溶解在电解液中进而产生穿梭效应,造成活性物质的损失和金属锂的腐蚀,这也是导致电池低库伦效率和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网络流量分类是执行网络监测、资源管理和安全控制的必要技术手段,是通信网络领域的一个重点关注问题。传统的网络流量分类技术在处理加密流量以及用户隐私方面存在局限性而逐渐被淘汰,基于流特征的分类方法正成为研究热点。根据流特征的不同提取方式,可进一步划分为统计特征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随着分类粒度变细统计特征方法因“特征工程”问题陷入困境;而深度学习方法则要求目标类固定且系统的训练过程庞杂,此外深度学习暂不
学位
学位
学位
建立了超声提取-分散液液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大气中7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磷酸三丙酯(TPrP)、磷酸三异丁酯(TiBP)、磷酸三正丁酯(TnBP)、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IPP)、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P)、磷酸三苯酯(TPP)、磷酸三甲苯酯(TCP))的方法.本实验采用单因素优化法结合BBD实验设计法对超声波提取以及分散液-液微萃取的工艺参数
二硫化钼纳米片(MoS2 NS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独特的光电性质、易于制备、水分散性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MoS2 NSs常需要进行生物功能化连接多种生物分子以制备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常用的生物功能化MoS2 NSs的策略分为物理吸附和配位。然而MoS2 NSs基面原子的化学惰性限制了所连接生物分子的种类和连接效率,严重影响了MoS2 NSs复合材料的传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