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rFeNi高熵合金微结构与强化机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熵合金概念的出现指数倍地扩大了合金成分设计的可用范畴,并逐步显示出源自其微结构特征的优良性能。鉴于人类文明对低温复杂工况应用的长期需求,设计可应用于室温及低温的高性能金属材料一直是材料科学现存的诱人挑战之一,而高熵合金则为开发高性能金属材料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本研究制备了冷轧Co25Cr25Fe25Ni25(at.%)高熵合金、深冷轧制CoCrFeNi高熵合金、深冷拉拔CoCrFeNi高熵合金、磁控溅射微合金化CoCrFeNi高熵合金,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同轴透射菊池衍射、球差校正场发射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三维原子探针、原子力显微镜、室温及低温拉伸、纳米压痕等对其微结构与强化机理进行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对冷轧CoCrFeNi高熵合金的研究表明,冷轧过程中,由面心立方结构向9R结构的纳米级转变会伴随纳米孪晶机制一同发生。9R结构形核于{112}FCC非相干孪晶界,并通过不全位错运动沿{111}FCC相干孪晶界生长。拉伸测试温度从293 K下降到77 K,厚度减少率约为76.4%的冷轧CoCrFeNi高熵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断裂应变从1402 MPa与17.0%提升到1924 MPa与22.2%。对应地,厚度减少率约为90.7%的冷轧CoCrFeNi高熵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断裂应变可从1567 MPa与7.5%提升到2083 MPa与9.3%。2)对深冷轧制CoCrFeNi高熵合金的研究表明,深冷轧制过程中,纳米孪晶变形机制比室温冷轧下更加活跃。降低温度亦可更有效地促进9R结构转变,这是由降低温度诱导层错能下降所导致的。厚度减少率约为76.4%的深冷轧制CoCrFeNi高熵合金在77 K时可表现出2065 MPa的超高屈服强度和15.8%的断裂应变。3)对应变量为0.42、0.75、1.68、2.22的深冷拉拔CoCrFeNi高熵合金的研究表明,深冷拉拔过程中,变形机制由纳米孪晶机制向多级纳米孪晶机制发展,且全程伴随着9R结构转变。最终在大变形阶段形成了多级纳米结构,其中具有整个纳米孪晶片层宽度的9R结构。深冷拉拔CoCrFeNi高熵合金具有超高的拉伸屈服强度:在293 K下为1946 MPa,在77 K下可达2578 MPa,且同时具有相当大的断裂应变。具有9R结构的多级纳米结构CoCrFeNi高熵合金与目前可用的高强度金属材料相比具有优势。4)对锰、镧、铌微合金化纳米晶CoCrFeNi高熵合金的研究表明,单独添加1.82at.%锰、1.41 at.%镧或1.00 at.%铌均可以调控纳米晶CoCrFeNi高熵合金的微结构,并可进一步提升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硬度可提升约25%至35%,最高可达11.44GPa。采用微合金化技术结合非平衡制备可以调控纳米晶高熵合金微结构,可获得含有9R结构等精细纳米结构的高熵合金。5)采用塑性变形或非平衡制备等方法可在高熵合金面心立方结构中形成9R等长程结构,这是设计高强度高熵合金的有效策略。可以在该新兴研究领域进一步开展工作,以最大化面心立方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文本挖掘作为软件工程学科的重要子领域,正在逐步向智能化的方向过渡。然而,受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及挖掘方法的限制,其智能化进程的推进目前仍较为缓慢。尤其自Web2.0时代以来,大量的信息以文本的形式发布在互联网上,如新闻网站中的新闻报道、在线百科中的百科词条、社交软件上的推文及购物软件中的商品评论等。这类文本中往往包含大量的主题、商品属性和事件等信息,然而人工地阅读并分析
研究背景与目的2018年全球肺癌的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占恶性肿瘤的百分比分别为13%及18%,居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男性癌症中居首位,在女性癌症中居第二位。由于肺癌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由肺癌导致人群的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
2018年颁布的新租赁准则使租赁业务统一进入表内核算,有效避免了表外融资现象。新准则的实施势必会对拥有大量经营租赁业务的航空公司造成冲击。本文首先介绍了新租赁准则的主要变化,然后以中国国航为例进行分析和考察,最后提出了航空公司应对新租赁准则变化的建议。
RNA选择性剪接(AS)是基因产生转录组、蛋白质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关键机制,并在神经系统发育与正常功能维持中广泛存在。既有大量研究显示,AS的错误调控与人类神经退行性和认知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DM)以及神经发育
摩擦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机械设备中,摩擦造成的机器零部件的磨损是机械设备失效的主要形式。据估计,全球约1/5的总能源因摩擦而损耗,约80%的机械零部件失效由摩擦磨损造成。然而,摩擦耗能的时空响应动力学过程仍不清晰。因此,为了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揭示摩擦机理进而控制摩擦耗能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基于分子动力学、晶格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等理论,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等实验仪器,对石墨烯、二硫
针对中小型桥梁中伸缩缝的频繁损坏问题,采用生态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o-HDCC)浇筑桥面无缝连接板,替换伸缩缝。Eco-HDCC具有优越的极限延伸率和较小的裂缝宽度,在工程应用上有很大的前景。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BFRP)筋作为增强筋材,在众多筋材种类中,BFRP筋的受拉弹性模量与EcoHDCC的受拉弹性模量最为接近,BFRP筋与Eco-HDCC协同变形,可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在桥面无缝连接
受制于太阳能不连续、不稳定的特点,聚光光热技术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一种解决思路是通过配备储能单元,完成能源可调配利用。二次成像反射聚光系统设计灵活,易于匹配大型储能装置以实现高效、稳定储热/燃料制备,本文将针对二次反射式光热系统运行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提出创新设计和改进方案,开展数学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针对聚光过程,提出了一种新型二次成像碟式聚光系统,相比于传统二次聚光,新设计采用
非光滑控制方法不仅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还能提高闭环系统的收敛速度和抗干扰性能,因而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逐渐成为非线性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非光滑控制可以分为连续非光滑控制和非连续控制,本论文将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研究:连续非光滑控制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不受齐次增长非线性约束的不确定时变p-规范型非线性系统的全局自适应有限时间镇定控制,具有未知输出函数的不确定非三角结构非线性系统的半全
桥梁减隔震装置及其理论模型、减隔震设计方法是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领域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研究重点。在桥梁结构防灾减灾新趋势下,以量大面广的混凝土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围绕面向混凝土连续梁桥地震响应控制的新型减隔震装置研发、理论建模与减隔震设计方法等热点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包括:(1)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桥梁地震响应影响因素研究。结合连续梁桥温致变形大的实际特点,考虑环境温度、支座初始位移、支座强度退化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的新型生产方式,具有生产效率髙、环境污染低、节约能源、产品质量高等诸多优点。目前,我国既有的建筑业模式,无论从人力成本、环境代价还是发展阶段,都必须向工业化、智能化、装配化转型。因此,国家与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推动与扶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虽然已有不少装配式住宅项目实施并落地,但主流是先完成施工图,再根据施工图进行构件拆分、生产制造和施工组织。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构件拆分混乱、构件类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