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催化胺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l427h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胺是一类极其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医药中间体,而醇的催化胺化反应是制备此类化合物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本文对分子内、分子间和能同时进行分子内和分子间醇的催化胺化反应进行了系统地研究。1. 以N-β-羟乙基乙二胺合成哌嗪的反应作为分子内醇催化胺化合成环状仲胺的反应模型,我们采用XPS、XRD、SEM等对所用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GC-MS对产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反应的机理,筛选得到了BL0182催化剂,并发现二氧六环等有机溶剂的加入能大大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通过优化得到此反应的最佳条件,此时原料转化率可达98%以上,哌嗪选择性在95%左右,催化剂连续使用200小时后其活性未发现明显变化。随后,将BL0182催化剂成功地应用于2-甲基哌嗪和2,6-二甲基哌嗪的合成中,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2. 以三乙烯二胺的合成为例对分子内醇催化胺化合成环状叔胺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BL0308催化剂并对反应的条件进行优化,此时原料转化率接近100%,三乙烯二胺的选择性在90%左右,此催化体系通过210小时的寿命实验仍具有较高活性。3. 以正丁醇与氨的反应作为分子间醇催化胺化的反应模型,确立并优化了BL0385催化剂,当反应温度为250℃,氢压为1.5MPa,氨醇比为6:1时,正丁醇的转化率接近100%,正丁胺的选择性达84%以上,催化剂经过100小时的寿命实验后仍具有较高活性。反应中检测到副产物正丁酰胺证明并完善了醇催化胺化的脱氢/加氢机理。 将BL0385催化剂成功地用于正辛胺和N-乙基乙二胺的合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4. 以二乙醇胺和甲胺(乙胺)的反应为模型,对同时进行分子内和分子间醇的催化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此类反应非常复杂,未取得预期的结果。
其他文献
<正> 肝脾气陷所致的前后二阴慢性病证很多,诸如遗精、阳萎、淋癃、便血、腹泻下痢、经病带下等,由于病位居下,下者宜升之,陷者宜举之,当以升肝举脾为治疗大法。此法重在升举
<正> 桑寄生[Loranthus pavasiticus(L)Merr],为寄生科植物,常寄生于桑科、茶科等50余种植物上。其功效为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它的降脂作用报导甚少,尤其是它的
安德鲁·奥尔特曼将批判法学的核心观念概括为对自由主义的法治理想进行挑战和批判,并将该观点化解为三个分之观点进行逐一的阐述批驳:法治能否实现中立性、法律体系有无整体
本文通过热处理的方法,对黄色和紫色冰洲石的颜色进行改善。实验表明,冰洲石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颜色会发生变化:浅黄色、深黄色和褐黄色冰洲石分别在360-370℃、440-450℃和460-
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伴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的不断涌动,金融危机在世界各国频繁爆发。而自1997年7月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与人类以往所经历的金
本论文研究了米浆水循环利用处理的方法。针对企业实际情况,采用三种方法对普通黄酒生产的米浆水(乳酸含量在2.3g/L以下)和传统黄酒生产的米浆水(乳酸含量在6.0g/L左右)进行澄清处理
酒精性脂肪肝(AFL)是饮酒所致的肝内脂肪堆积。由于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的饮酒量逐渐增多,由此所致的酒精性脂肪肝也有日渐增高的趋势,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
本实验在建立巴氏杆菌性家兔温病气营传变模型及小鼠模型的基础上,验证解毒凉营护阴法在阻断温病气营传变中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揭示其作用原理。实验结果表明,根据该法研制的
本文以“新写实”文学思潮为研究对象,旨在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降社会文化语境的转型,对这一思潮的生成背景、运行状态与理论研究进行全面论述,考察生成这一思潮的各方原因及其独
本文在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风冷环境条件下保暖材料的保暖机理及材料特性后,提出了采用羽绒纤维与PTFE膜复合加工高保暖性材料的设计思路。对PTFE膜、PU膜及PTFE/PU膜的透湿性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