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高中生的数学联结能力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达成课堂高效。本研究重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将实验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再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纳入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本研究通过研究与实验,主要探索了高中数学培养学生数学联结能力的基本规律、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活动方式,还提出了三维目标整合的理念,对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意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整个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综述国内外联结能力的主要研究成果;2、针对高中数学培养学生数学联结能力的教学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培养高中生数学联结能力的策略构想,并从内部联结、外部联结以及内外联结等维度分析论证了这一构想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联结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3、提出了高中数学培养学生数学联结能力教学设计的构想,从概念、原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隐性目标”五个教学方面着重阐述了高中数学培养学生数学联结能力的具体办法;4、开展了高中数学培养学生数学联结能力的实验研究,并介绍了实验研究所取得的初步结果。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两者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研究表明:实验班学生的数学联结能力与对照班学生的数学联结能力相比在实验前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数学联结能力以及模块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班学生,并且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高中数学培养学生数学联结能力的教学方法是对高中数学传统教学设计的改造,具有现实的可行性,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时代气息,有助于多方位地促进学生发展,引领教师的成长。虽然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但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发展和广大中学教师对有效数学教学的美好追求,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高中数学培养学生数学联结能力的教学方法具有永恒发展的动力和具大的发展空间,必将奏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