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流动的常态化,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相应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对我国现有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的教育提出新的挑战。本论文以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为研究样本,采用访谈法、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农村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父母关爱不足、与代理监护人关系异常、行为习惯不良,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对亲子关系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及父母的职业特点有直接关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的办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不良习惯的纠正、某些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存在问题、学校和教师没有给予留守儿童以充分的关注,产生这些问题主要受学校管理体制、师资队伍老化和力量薄弱、应试教育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教育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政府以及所在村庄的干部的重视程度不够、社区治安环境中存在某些负面影响,这与目前我国的社会管理制度不完善、社区教育忽视以及社会治安治理力度不足有直接关系。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上述问题及其成因,本文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而言,主要是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留守儿童的政策法规、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发展地方经济、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学校而言,主要是要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提高领导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素质、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等;对于家长而言,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教育,加强和孩子的沟通,提高监护人的责任心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多因素聚合作用的结果,也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多方力量长期、通力合作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