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花叶病毒灭活因子的初步研究

来源 :福建农业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ingx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用福建农业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保存的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强毒株系经大量繁殖并提纯后,用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和生物方法对其进行了灭活处理;选用多种植物进行抗病毒活性物质的提取,并将提取物对TMV进行了灭活处理;采用半叶法与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PAS-ELISA)对病毒的灭活结果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发现:物理因素对病毒的灭活起了重要作用,最重要的物理因素为温度和光线(包括紫外线)。高温是灭活病毒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且随着温度的上升,TMV的存活率下降。当温度达到80℃以上时,TMV已经难以存活了。紫外线的照射能迅速有效地灭活病毒。在近距离内,用30W的紫外灯照射10min就能有效地灭活病毒。当照射时间达到20min以上时,病毒的存活率就降到了很低的水平。铜、银等重金属离子和乙醇、甲醛、过氧化氢、SDS等多种有机物对于TMV有一定程度的灭活作用。此外,多种植物提取物对TMV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灭活作用,包括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乌莓(Cayratia japonica)、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鬼针草(Bidensbipinnata)、榕树(Ficus microcarpa)、苦瓜(Monordica charantia)、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黄槐(Cassia surattensis)、细叶桉(Eucalyptus tereticornis)等植物叶片的提取液。在这些提取物中苦瓜蛋白等物质对TMV具有抑制作用。 最后,本文还对植物抗病毒蛋白的作用机理,提取植物抗病毒活性物质的注意事项以及病毒灭活理论在生产上的一些应用做了讨论。
其他文献
鳞翅目(Lepidoptera)的许多昆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尤其是棉铃虫Heliocoverpa armigera 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为害。在我国,用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很早就得到应用,但其诱集机理尚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国,随着设施蔬菜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以根结线虫为主的病虫害发生严重,制约设施蔬菜的可持续性发展。实践
植食昆虫选择植物寄主首先要寻找、定位并识别寄主,植物挥发物在此间发挥有重要的作用。一些感虫水稻品种对稻褐飞虱的影响表现为吸引,而抗性品种对其的影响几乎都表现为排斥。
杧杧果炭疽病是杧果最主要的病害。为了进一步了解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致病特性,本研究对杧杧果炭疽病菌的抗咪鲜胺菌株(MCGPr)、转GFP基因菌株(
农药微胶囊化可提高农药稳定性,延长持效期,降低农药用量和成本,同时也可降低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降低农药残留风险。目前微胶囊研究的热点主要在成囊工艺优化、配方筛选和释放特性方面,鲜见有新囊壁材料研究的报道。本研究探索了以酚醛环氧树脂-二元胺聚合物为壁材制备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明确溶剂的种类、胺的种类、酚醛环氧树脂环氧量、酚醛环氧树脂用量、乳化剂、乳化剪切速率等对微囊基础物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