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S模型的“有一种X叫Y”认知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els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一种X叫Y”构式(如,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在网络上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尤其以出现在新闻标题中为主。不同于传统的“有一种X叫X1”构式(如,有一种水果叫苹果),在此类新兴构式中,Y并不属于X的下位词,X也非上位词,即X与Y并不存包含与被包含关系。X与Y之间的理据性关系将是本文研究的焦点。以前的学者大多从修辞、语义、语用等传统理论视角着手,对该构式进行了列举分析及探讨,但都没有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该构式做过系统深入的分析。笔者首先在认知语言学(包括构式语法)的框架下,尝试发现构式压制与传承机制(Construction Coercion andInheritance)、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以及突显原则(Salience Principle)这三个理论单独使用时解释力的不足,从而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模型——基于突显原则的构式压制与传承模型(CIS模型)(详见第三章),然后以此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系统考察本文自建的466条“有一种X叫Y”语料(全部是网络新闻标题)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特征,以求为此新兴构式提供一个较为完备的认知识解方案。本文在CIS框架下,对466条语料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发现如下:第一、句法上,“有一种X叫Y”构式主要传承了“有”字兼语式的句法特征。“一种X”作为兼语部分,即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是“叫Y”的主语。此外,466条语料中,X与Y词性相同的语料占41%,词性相异的占59%(X与Y词性的确定依据是《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每个词条的首个词性)。其中,X与Y同词性的语料中,X与Y是名词(名词性短语)的占40.6%, X与Y是动词(动词性短语)的占46.9%,X与Y都是形容词的占12.5%。可见,进入该新兴构式的X与Y大部分为名词或动词。再次,X与Y在该构式中的位置不可随意调换,即不可随意将该构式表达成“有一种Y叫X”,并给出了具体语例加以佐证。第二、语义方面,由于该新兴构式中X与Y的语义搭配具有极强的任意性,要找出一个细化的语义分类标准实属不易,故经过认真考量,笔者最终将X与Y按照语义相融性,将其分为“语义相融(Semantic Compatibility)”以及“语义不相融(Semantic Incompatibility)”两类。通过运用CIS模型分析,X与Y语义相融达375条,X与Y语义不相融共93条。因此,尽管X与Y的语义搭配具有极强的任意性与主观性,但通过极具适用性的CIS认知模型分析发现,X与Y语义相融情况占极大比例,高达81%。第三、语用方面,该新兴构式主要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新奇性、主观性及标题适用性。其中,强烈的主观性不仅表现在X与Y搭配的高度任意性,也表现在读者识解时的强烈主观性。又由于本文语料都由网络新闻标题组成,故该构式由于具有新奇性等特征,具有很强的标题适用性。
其他文献
<正>目前关于思政教育活动的具体探索,普遍只是停留在客观理论上的探索,未能构建互动性强、人文色彩浓厚的思政教育体系。与其他教育体系相比,高职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职业
公益活动作为一种服务于公共利益的社会活动,具有实践性、公益性、扶弱性等特点,与民航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具有契合的可能性。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行业院校
关联词“所以说”结构在汉语当中,无论是书面语还是日常口语,它的使用频率都很高。虽然它结构简单,但是性质却比较复杂。具体的使用当中,“所以说”不仅涉及了“说”发生语法
黄侃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他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成就早有公论,无需再述。但是,由于天不假年而著述不多,他对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的态度,至今还有很多误解,特别
本文从词源和词语借用轨迹的角度对“遗传”进行考辨,旨在指出“遗传”不是一个单纯的日语借词,而是属于“中日互动词”。该词源自汉语,后又被日本学者借用以对译西方学科新术语
高架草莓移栽机结构复杂、动作精确度要求高,整机采用9轴独立驱动控制,完成对草莓苗坨的夹取与移栽及高架间的自主行走,并可对高架设施误差实现仿形作业。为此,设计一种全新
心力衰竭(HF)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常见病。随着人均寿命延长,75岁以上高龄HF患者增加,对其HF临床特点的充分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收治的75岁及以
文言文是"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博大精深,理应世代传承。而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对文言文学习更不感兴趣,创新高职文言文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本人认为可以
旅游点,就是供人们旅游观赏的处所。它主要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构成。了解奇风异俗,领略历史文化,欣赏美好风光,从而陶冶性情,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对旅游者来说,是十分重要
铜镜是古人用来梳妆照容的主要工具,肇始于齐家文化时期,随着清代末期玻璃镜子从西方传入中国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历经四千年之久。因其镜背装饰炫美的图案和精炼的铭文,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