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PPAR 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及其增敏剂维甲酸对人胃低分化粘液癌MGC-803细胞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抗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 方法 首先培养胃癌MGC-803细胞并将其收集后接种到裸鼠背部皮下(接种前裸鼠称重),术后两周观察接种后裸鼠的成瘤情况,筛选成瘤裸鼠。将成瘤的裸鼠分为九组,分别为:未种瘤组(A组)、荷瘤未用药组(B组)、阳性对照组(丝裂霉素2.5 mg/kg/2d C组)、高剂量单独用药组(罗格列酮100mg/kg/2dD1组)、中剂量单独用药组(罗格列酮50mg/kg/2d D2组)、低剂量单独用药组罗格列酮25mg/kg/2d D3组)、高剂量联合用药组(罗格列酮50mg+维甲酸11mg/kg/2d E1组)、中剂量联合用药组(罗格列酮30mg+维甲酸11mg/kg/2d E2组)、低剂量联合用药组(罗格列酮18mg+维甲酸11mg E3组)。其中每组4只,待移植瘤长至大小约100mm~3时开始分别给每组裸鼠灌胃给药(均为每两日一次),其中C组腹腔注射给药,A组自由进食进水,B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隔5日分别测量每只裸鼠移植瘤的大小并给裸鼠称重,并据此绘制移植瘤的生长曲线。40日后,处死裸鼠,解剖显微镜下检测各组移植瘤的大小,并称重,计算抑瘤率;取外周血检测各组裸鼠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指标,评价药物的毒副作用;HE染色观察肿瘤血管生成情况及有无转移;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D34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计数(MVD)差异;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VEGF及HIF-1α的mRNA表达差异。 结果 1.裸鼠体重:处死前裸鼠体重,B组与与其他各组间的体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用药组间、A组与各用药组的体重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2.用药后对移植瘤体积的影响:B组与各用药组间,C组、D3组、E3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