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清初,清朝统治者便意识到藏传佛教在蒙古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为了达到利用宗教来控制蒙古的目的,表示出自己对藏传佛教的尊崇以及对蒙古民族佛教信仰的尊重,推行喇嘛等级制度并封赏名号,广建寺庙的同时弘扬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以此获取蒙古王公及佛教上层的信任。这一政策被后来的清朝统治者所继承和发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藏传佛教管理制度。而到了清末,随着清政府的覆亡以及民国北京政府的成立,对蒙古的佛教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成为新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档案史料的解读及充分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采取的蒙古佛教政策,探析了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在前清蒙古佛教政策与管理体制基础上的延续及变化。全文由序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序论由本文的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研究重点等内容组成。正文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主要对清朝所采取的蒙古佛教政策及其对蒙古的影响方面进行概述,以及清末清政府对蒙古佛教态度转变及其对外蒙古“独立”的影响、民初内蒙古局势中蒙古佛教上层的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第二章主要对民初袁世凯对内外蒙古佛教上层的笼络、优待以及对喇嘛洞礼年班的编排与实施方面分析并研究。第三章围绕民国北京政府藏传佛教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对喇嘛、寺庙的管理,除此之外,从藏传佛教的整顿与限制方面进行分析并研究。结语部分总结了全文内容的同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