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震陷变形的微结构控制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jun_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在华北和西北的黄土地区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发生频繁。黄土震陷性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工程地质学者广泛关注,考虑土的结构特性的本构关系是黄土力学的核心问题。黄土是典型的结构性土,其震陷性主要受其微观结构控制。论文从黄土的结构性出发,通过震陷试验和高倍电镜扫描试验,应用细观损伤力学建立了黄土震陷的微结构损伤模型和基于微结构的本构关系,完成了黄土震陷过程中微结构要素的量化和变化规律分析,并与动应力建立了对应的数学关系。文章探讨了黄土震陷的成因和控制机理,提出了改良黄土震陷的方法,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概述了黄土震陷的特征。阐明了黄土震陷是由其特殊的微结构和外部动力荷载共同控制。(2)黄土微结构实验主要通过高倍电子显微镜完成。论文简要介绍了使用高倍电子显微镜获取微结构图片的过程步骤和注意事项,为微结构参数量化提供优质图片。(3)应用Photoshop和Image-Pro Plus6.0等图片处理软件将原始微结构图片二值化,使用Matlab和Excel的数学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应用分形的理论,使得微结构参数定量化。研究分析了黄土震陷过程中,微结构参数随动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对合理的定量关系。(4)通过原状黄土和震陷黄土的微结构变化比较,认为黄土震陷主要是由架空孔隙的崩塌破坏和黄土颗粒掉入孔隙所致。本文应用统计细观损伤力学,将黄土架空孔隙破坏形容为扩展模型,黄土颗粒掉入孔隙形容为成核模型,应用唯象和结构力学的理论,将微结构的损伤和宏观破坏联系起来,建立黄土震陷的损伤模型和本构关系,揭示了黄土震陷的微观结构控制机理。(5)通过对微结构参数和黄土震陷系数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拟合,提出了用微结构理论判断黄土震陷情况的方法和指标,并通过微结构理论,改善黄土的震陷性,应用于工程实践,为中国广阔的黄土地区的震陷防护和场地工程施工提供了新的科学理论。
其他文献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南部变质核杂岩韧性剪切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为一走向近WN,倾向SE的低角度伸展型剪切带。依据剪切带内构造岩的残斑与基质之比可知,剪切带内主要构造岩为
本文以中天山西部新源阔尔库—拉斯台一带及伊什基克山一带石炭纪阿克沙克组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从野外产出状态、岩相学、岩石组合、沉积环境、生物化石分析、上下地层接触
研究区乌尔逊凹陷为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内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呈南北向展布,面积约为2166km2。本次研究从地震层序成因出发,划分出构造和沉积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在野外煤田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