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通过催化腺苷二磷酸核糖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转移到受体蛋白,参与细胞DNA单链损伤的碱基切除修复通路(BER)。对于高度依赖碱基切除修复DNA损伤的肿瘤细胞,抑制PARP-1的活性已经成为一种肿瘤治疗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1.2-硫代喹唑啉二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抗肿瘤活性以及构效关系研究2-硫代喹唑啉二酮类衍生物的合成需要分为3步:首先,将苯胺衍生物与苯甲醛衍生物原料进行一步简单的还原胺化反应得到仲胺化合物;然后,苯甲酰氯与硫氰酸铵反应直接一步关环,形成2-硫代喹唑啉二酮母体结构;最后,与仲胺再进行一步简单的缩合反应即得到了目标化合物。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2-14、2-15、2-21和2-22显示出强抗肿瘤活性(IC50值分别是3.9、5.3、6.2和8.3nM),可以作为PARP-1抑制剂的候选化合物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其潜在的构效关系可总结为:(1).在化合物结构中的适当位置引入F原子,可以增强化合物活性,并且活性增强与F原子数量呈正相关;(2).化合物末端取代基的空间体积影响化合物的活性,其中为2-嘧啶基、环戊基甲酰基、环己基甲酰基和环丁基甲酰基时,活性最好;(3).用于调节化合物理化性质的哌嗪环比高哌嗪环更佳,此部分空间体积增大不利于活性的增强。2.1,3,5-三取代吡唑衍生物的制备新方法末端炔烃在亚铜盐的催化条件下,能够与取代芳基腙酰卤通过亲核取代及加成环化的串联反应生成1,3,5-三取代吡唑衍生物。采用易合成的芳基腙酰卤和末端炔烃作为起始原料,在45℃的加热条件下,以绿色溶剂乙腈和水作为反应介质,高产率的、区域专一性的生成1,3,5-三取代吡唑产物。而且该反应不受含活泼氢(羟基,羧基等)取代基的影响,可作为1,3,5-三取代吡唑类化合物的通用合成法。